“红霞,三八妇女节快到了,来看看你!”3月6日下午1点多,北仑区新碶街道妇联主席黄伟君来到当地的伊来顺清真羊肉馆,将手里的鲜花和荣誉证书塞进回族商人丁红霞的怀里。

烂漫的向日葵里夹着一颗颗红色的相思豆,热烈绽放。翻开荣誉证书,“最美巾帼志愿者”的称号,更是让人心里暖烘烘的。这些年,丁红霞得过不少荣誉,但这份在节日前抵达的心意,意外又惊喜。

她在宁波深深扎下了根

丁红霞是回族人,老家在甘肃省平凉市,2002年下岗后,她和丈夫王宝良一起到北仑打工。

三次迁址,从20平方米的小面馆,到600多平方米的饭店,20年的打拼路,在旁人看来,就是一个励志、共富的故事。

当时,北仑缺少地道的民族风味餐馆,这让夫妻俩看到了商机。最初,丁红霞和丈夫在新大路租下一间仅20平方米的店铺,开起了民族风味面馆,主营面条、羊肉泡馍。

“我们没学过厨,烧的就是我们那里的家常菜,一直在摸索,怎么好吃怎么做。”午后,送走最后一拨食客,丁红霞坐下与记者聊起来。

因为是民族特色菜,口味独特,一开始就吸引了同在北仑的少数民族同胞。小面馆的人气慢慢集聚,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菜品、花样越来越多。

2005年,小面馆从新大路搬到了华山路;2012年,又搬迁至大路美食城。

现如今的这家饭店,共有三层,一层堂食,二层设有包厢,三层是员工宿舍。每天前来“打卡”的食客络绎不绝,生意好的时候,翻桌能翻三四轮。

除了少数民族同胞,本地食客也很多。客源的稳定,还让彼此成了“老朋友”。“以前读大学的年轻人,现在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吃。”丁红霞说,敞开大门做生意,是谋生计,但做着做着,就多了一份情感。

她带来了10多个回族同胞

与食客做成了“老朋友”,与员工,更是知心。

如今,店里有20多个员工,最长的干了将近20年,最短的也有七八年。丁红霞从来没尝过因员工流动而带来的苦头。

她会在能力范围内给予支持和关爱。店面大了,就留出几间给单身员工做宿舍;每月放假,大家又能抽出时间的话,会安排周边游;每年春节放假不是7天,而是整整一个月……

“老板人好!”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评价。

一人富,带动大家一起富。这在丁红霞身上也有体现。

20多个员工里,10多个是回族同胞,都是丁红霞从老家带来的。“他们都被安排在了后厨。这些年随着店面扩大,缺人了,我就回家找。”

从19岁到38岁,王有国的青春都在这家店里。每天在后厨忙活烤羊排的他,从早到晚,有疲惫,但更多的是满足。当年的毛头小伙只身一人来,现在北仑娶了媳妇,买了房,如今16岁的儿子都比他个头高了。

他对丁红霞和其丈夫充满感激。“相比老家,这里的收入翻了一番。我们当中不少人都是年纪轻轻过来的,也没什么技能,连烧菜都是两位老板手把手教的。”在他看来,相处这么多年,大家已经过成了一家人的样子。

她主动架起民族沟通的桥梁

创业路上,坎坷多,情义更多。丁红霞是懂得感恩和回报的人,能让她这个少数民族女性在北仑扎根,这与北仑区政府、区民宗局、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和街道、社区等各方力量的支持必不可少。

于是,借助自己的这家饭店,她打开一个小窗口,主动架起民族沟通的桥梁。在她的努力下,周边居民对回族民族的传统有了进一步了解,部分少数民族子女的上学问题也通过她的对接得到解决。不少个体经营的少数民族同胞了解到了政府更多的政策,刚来务工的年轻人也获得免费的就业指导,甚至一些和企业发生劳务纠纷的少数民族同胞得到了及时公正的法律援助。

丁红霞回馈社会的心意无处不在。每年的慈善一日捐和巾帼志愿岗捐款,当社区贴上通知的第一时间,她就会带上自己的爱心赶来。“5·12”四川汶川地震、“4·14”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自然灾害发生后,她都第一时间参与了爱心募捐。

2016年,她加入北仑百灵鸟公益联合会,并担任少数民族分会会长。自此以后,只要稍有空闲,她就会穿上红马甲,参与环境保护等公益行动,为第二故乡的青山秀水献出一份心力。

“她是非常出色的一位女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在三八妇女节来临前,表彰她的公益之心。‘最美巾帼志愿者’的荣誉,她当之无愧。” 新碶街道妇联主席黄伟君说。

“我很喜欢北仑这个地方,该做的,我会继续做下去。”听罢,丁红霞腼腆一笑。言语间,像是一份承诺,又像是内心独白。(记者 陈烨通讯员 陈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