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大家已经进入梦乡,兴庆区通贵乡通西村二队村民段伏贵经营的老豆腐坊生产操作间内却灯火通明,他和员工正在有条不紊地制作着当天要出售的豆腐。凌晨三点,满载豆腐的冷藏车准时出发,一个小时后它们来到银川市的副食品批发市场,然后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

做好豆腐主要靠好水,多年来,通西村村民利用东靠黄河的优势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制作出了口感筋道、色鲜味美的通西老豆腐。

“老豆腐的制作工艺是相当讲究的,需要经过选豆、泡豆、磨浆、点浆、压块成型等十多道工序。点浆水是豆腐制作中最关键的环节,在点浆水时,要少量、多次进行点浆,直到出现豆腐花后再进行压制成型。”做了20年豆腐生意的段伏贵滔滔不绝地介绍。

几年,通西村的经营者们也推陈出新,推出素鸡、豆腐皮、面筋、五香豆腐、油豆皮、素牛排等种类繁多的豆腐制品。同时,豆腐生产中产生的大量豆腐渣也是养牛养羊的好饲料,村民们利用豆腐渣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形成了以老豆腐生产为中心环节的豆腐产业链,各环节相辅相成,让村民实现环环增收。

目前,通西村有大小豆腐及豆制品生产农户8家,年生产豆腐及豆制品160余万公斤,生产总值800余万元,净利润120余万元。以段伏贵为首的几家豆腐生产农户还结成“生产+销售联盟”,与银川市内各大农贸市场、超市、餐厅、店铺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雇用生产的员工都是本村村民,带动30余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豆腐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废水,为了加强和规范豆腐的生产经营和卫生环境管理,通西村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多方实地调研、走访,筹措资金在豆腐生产集中连片区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站,目前已投入使用,不仅净化了豆腐产业生产环境,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

不断发展的豆腐产业,逐渐成为通西村的支柱产业,如今,通西村驻村第一书记崔亮又有了新的打算:引导农户成立豆腐加工专业合作社,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开发优质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效应等方式,加快豆腐产业发展的步伐,并通过招商引资、集体入股等方式建设通西豆腐产业示范园区,推动“产业+文旅”等新型模式落地落户,让黄豆成为助农增收的“黄金豆”。(记者 肖梦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