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老剧”的新闻被顶上了“热搜”。

电视剧《甄嬛传》于2011年末在地方台首播,之后由乐视视频获得网络独家播映权,一经播出,就成为现象级剧集。由于乐视公司经营问题,《甄嬛传》版权被分销给优酷视频。出品方之一的花儿影视创始人敦勇介绍,通过多轮播放,现在《甄嬛传》平均每年还能带来一千多万元的收益。一部剧集的“经济效应”能够延续这么久,也一直被网友们用剧中的台词戏称“福气真的在后头”。

网络平台上,关于这部剧的讨论经久不衰,二次传播不停。剧情截图再创作、穿帮镜头大集合,甚至连角色的一个表情都能被网友们拿来“盘”……这些二次传播借由短视频软件、社交平台以及视频网站的弹幕方式引起各个年龄层观众的讨论。

衡量一部影视作品是否经典,“生命力”是重要的指标。纵观中国影视剧创作,从早期的《西游记》、86版《红楼梦》,到军旅题材的《亮剑》《士兵突击》,再到历史题材的《康熙王朝》《大明王朝1566》《大宅门》……这些剧集每到假期就会被网友们呼喊着“重播”。温故而知新,在网络时代,里面的剧情台词也成了二次创作的灵感源泉,又吸引了一批新观众入坑,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据统计,2021年中国全年生产电视剧194部,共计6736集,而当年全国播出的电视剧则达到了20.89万部。在如此海量的剧集中,为什么这些“老”剧集会长期受到观众追捧,不仅带来大量流量,还给出品方带来持续不断的经济效益呢?

说到底,还是凭借这些剧集的内容精良、质量过硬以及超前的审美表达。比如《康熙王朝》汇集了陈道明、斯琴高娃等一众老戏骨,剧本忠实改编了二月河的原著,每一集都内容扎实。比如《大宅门》《闯关东》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用工笔画的手法塑造每个角色,用人类的共情心理,让角色的悲欢离合穿过大小屏感动不同时代的观众。比如《甄嬛传》《琅琊榜》这些近十余年内的剧集,开创了古装剧的全新领域,用超前的审美观和视觉表达引领了同类型的创作风向。

这些老剧带来的新话题也是对当下影视行业的一种善意提醒。尽管每年仍有类似于《觉醒年代》《山海情》《人世间》这样的口碑剧集涌现,但质量升级远远跑不赢数量增长。

这几年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此类情况有所改观,但资本涌入、流量汹涌、创作浮躁的影视行业生态仍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还是有不少人停留在“赚快钱”“吃烂饭”的创作思路中,认为下功夫打磨内容费时费力费钱,不如直接市场上什么红就抢拍什么,打个时间差赚快钱。

不过,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吃这一套。这些胡编乱造的“下饭剧”,往往没过多久就无人问津,不少连投资都收不回。尊重创作规律,以优质内容为导向的作品,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观众常刷常新,创作方每年获益。多一些像《甄嬛传》这样“福气在后头”的剧集不光是观众的福气,也是整个行业持续发展的福气。(记者张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