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鞋底磨损、开胶,衣裤长短不合适,雨伞断了一节伞骨,家里锅柄坏了,这些都没地方修补……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小事,时常困扰着留守老人。  上午10点30分,这是乡村农家惯常准备午饭的时间。走进松源街道薰山下村,家住村文化礼堂边上的村民叶秀姿正在屋外收拾蔬菜。记者看到,熟悉的老式脸盆上尽是补丁。简易的水池边,红色水瓢也缺了一角。  “这些物件都是常用的,有点破了扔掉又可惜,要是有人来帮忙修补,我还可以继续使用呢。”叶秀姿说,现在村里每家都只有两个老人,互相照看着,村里也不再热闹了,以前隔两三天就能见到的小商贩、手艺人,而今很少来村里了。  记者转到一房屋沿溪而建的村民家,虽是木屋却清爽整洁,看得出主人的勤快,倒是在屋内一角落里摆着两个断了柄的锅和破裂凉拖鞋,显得格格不入。“近几年都没人来修了,偶尔一把雨伞、一个锅坏掉,我们进城修也很麻烦,只好先存放起来。”村民吴善妫说,这些都用了很久舍不得丢,要是有人来修补下就又“复活”了。  群众需求在哪里,义工服务到哪里。2022年,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围绕全面打造“善行浙江”目标,推出“山区夕阳红行动”项目,为省内26个加快发展县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多切实的帮扶。因此,庆元县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成立了“山区夕阳红”服务队,具体开展帮扶活动。“小缝小补”体现“大民生”。日前,本报“大爱菇乡·融媒帮”栏目与庆元县慈善总会对接,谋划“小缝小补”服务进乡村试点事宜。  7月24日上午,“山区夕阳红行动”——“小缝小补”义工服务队开进了薰山下村。“各位村民,庆元县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服务队,来村里为大家免费修锅换柄、缝衣补裤、补鞋修伞、理发,大家快来……”随着村干部吴一武的吆喝声响起,村民纷纷奔走相告,不到几分钟,大家带着家里破损的锅、伞、鞋等物品,排起了长队。  老式补鞋机、修鞋工具箱,这是义工们的家伙什。在很多人看来,修补就是在瑕疵处“打补丁”,但义工们却将修补做到了极致。村民的鞋面与鞋底脱胶了,就用锥针一针一针地纳好;磨损严重的鞋底,先用挫刀挫,再补上一块皮子。“非常谢谢你们,帮我补了三双鞋,我又可以穿着它到山上劳作了。”一位老人抱着鞋子心满意足地离开。  在薰坑自然村文化礼堂外的空地上,破损的洒水壶、铁锅、雨伞、脸盆、塑料水桶等,摆得满满当当。今年68岁的义工毛时龙,原本就是县城小有名气的补锅匠,只见他动作娴熟地敲敲补补,不时又是焊接……“这师傅补锅技术真好,锅补好了又可以继续使用,真是太感谢了!”村民们说。  义工叶青姿是位裁缝,今天她特地从家里带来一台老式缝纫机。她刚落座,村民张秋月就把需要缝补的衣服递到她面前。“这裤子是我女儿买给我的,长了些……”只见叶青姿快速安上缝纫机针,手转动着轮子,脚配合着手轻轻踩着踏板……一阵熟练的飞针走线后,张秋月比量着裤子开心地回家了。  对于行动不便的村民,义工服务队主动上门服务。“黎大爷,我们上门来给您补鞋了。”黎进炳夫妇身患重病,行动不是很方便,一双老旧棉拖鞋破了,也没空去修补。只见义工周炉生抬来了补鞋机,拿着鞋子左右翻看,上手修补……同行的队员还为他们修剪指甲、测量血压等。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小缝小补”是城市、乡村“烟火气”的一部分,百姓需要接地气的生活服务。庆元县慈善总会义工分会会长叶积钦说,在省市慈善总会的关心支持下,山区夕阳红行动已开展7个多月,先后到13乡镇(街道)的73个村开展义剪、家政服务等18009人次。此次在原补鞋修伞基础上增加了缝衣补裤、修锅换柄项目,受到村民们欢迎。今后,他们将持续开展“小缝小补”进乡村活动,进一步方便百姓生活。记者 吴慧萍 刘洋 通讯员 童晓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