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工经联”)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工业碳达峰论坛。

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央有关部门、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全国性工业行业协会以及部分省区市政府部门的300余位嘉宾与会,围绕“创新发展·科技赋能·示范引领·绿色转型”主题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工业碳达峰工作进行政策解读与经验分享。

图1. 第二届中国工业碳达峰论坛

中国工经联执行副会长、国务院原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路耀华主持开幕、政策分享和研究成果发布环节,并与安徽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红文共同作开幕致辞。中国工经联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和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作开幕演讲。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和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担任政策分享嘉宾。

图2. 中国工经联执行副会长、国务院原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路耀华主持并致开幕辞

图3. 安徽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红文致开幕辞

中国工经联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在开幕演讲中分享了对“工业企业‘碳达峰’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一是做好工业碳达峰工作需要进一步抓紧抓实梳理碳排放,摸清碳足迹,落实“双碳”责任。贯彻落实五部委《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建议做好基础工作,关注国际碳足迹管理应用的新动向。二是要保持两个“双控”(即能耗总量和强度控制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应并行不悖、优势互补、融合发力,平稳过渡。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有计划、分步骤科学把握。他还对企业反映的投入产出、绿色储输等问题做了分析回应。三是不断培育碳市场交易,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他赞扬了绿色金融的成效,并对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ESG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四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工业碳达峰的“主动力”的作用。他从用数字技术建立完善计量统计监测评价技术体系、持续深化节能降耗、先进技术产业化、前沿技术研发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希望。最后他表示中国工经联将继续改进完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研究工作,希望优秀企业充分发挥领军带动作用,作出优异成绩。

图4. 中国工经联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作开幕演讲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以“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整体好转”为题,分析当前国民经济运行趋势,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他对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做出整体判断,认为“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国民经济克服种种挑战持续回升向好。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他强调,2024年经济工作要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不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图5.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作开幕演讲

在政策分享环节,黄利斌司长受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委托,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围绕“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主题总结了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并强调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未来将从三个方向重点发力:第一,从结构优化、技术改造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产业布局三方面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第二,聚焦新兴产业瓶颈环节,提升绿色环保、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第三,培育制造业绿色融合新业态。推进数字化和绿色化融合,推进绿色制造和服务融合,推进绿色消费和产品供给融合。

图6.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发言

夏应显司长受生态环境部领导委托,分享了近期在阿联酋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有关情况,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他指出,工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在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二是积极优化工业用能结构,鼓励工业企业利用清洁低碳能源,加快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三是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提升协同治理效能。四是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部署前沿和关键技术研究,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

图7.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发言

在研究成果发布环节,中国工经联中国工业碳达峰项目组组长刘成林发布了63家2023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名单和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研究成果。他介绍,在八个部委和48个地方发改委、工信、国资、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2023年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研究工作选出了63家“领跑者”企业,形成了《2023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研究报告》等4项研究成果。中国工经联将在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的支持下,持续做好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研究工作。

图8. 中国工业碳达峰项目组组长刘成林发布2023年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名单和研究成果

图9. 2023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名单(63家)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工经联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担任主持嘉宾。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代表吴如其副总裁、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军、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铁忠、台达集团首席执行官郑平、信发集团总经理张怀涛和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兴振分别分享了对所在行业和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实践成效。

图10. 中国工经联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主持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如其分享了亨通集团通过打造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推动绿电发展,推进低碳制造、助推绿色能源建设,推进碳管理体系建设,健全ESG体系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引领绿色转型,助推“双碳”目标的亨通经验与亨通智慧。

图11.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如其发言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军表示海螺集团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导向,制定减排方案,构筑“一基五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攻关,推广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有力地推动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他从加强CCUS技术攻关、加快全国碳排放市场建设以及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园区建设三个方面分享了对加快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思考建议。

图12.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军发言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铁忠从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动能的角度分享了公司为推进工作碳达峰提供的能源解决方案。他指出,核电有潜力成为电力系统安全、低碳清洁电力供给的基础性能源、主力能源。公司正积极拓展核能的多用途利用,全力推动核能助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双碳”目标早日实现,解决人类终极能源问题。

图13.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铁忠发言

台达集团首席执行官郑平分享了通过数字化、低碳化变革助力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台达营收成长与碳排放脱钩的卓越实践经验。他特别介绍了台达芜湖厂区和吴江五星零碳工厂的突出减碳成果。台达将经营策略与ESG方向结合,实现2022年集团全球网点可再生电力使用占比达到63%,中国大陆网点可再生电力使用占比达到90%的喜人成就。

图14. 台达集团首席执行官郑平发言

信发集团总经理张怀涛介绍了“双碳”目标下中国铝工业发展的行动实践和信发集团的经验成效。信发集团通过调整运输结构、能源结构,提升装备水平以及构建能源、有色、高端化工、环保建材、现代农业五大循环链实现工业农业大循环,探索出了“工农融合、双向循环、三产联动、零碳排放”的绿色低碳减排新模式。

图15. 信发集团总经理张怀涛发言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冯兴振指出,应客观正确理解碳达峰碳中和,清醒认识到“达峰”不是“攀峰”,“中和”不是“零和”,“控煤”不是“去煤”。他认为要把握“双控”“双高”“双新”政策导向,大力优化产业布局,并从企业加快绿色转型三大思路(“是矿不像矿,采煤不见煤,产煤不用煤”“内部全面落地,遍及江淮大地,走向全国各地”“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循环布局,生态循环治理”)和变革与科技创新等方面介绍了徐矿经验。

图16.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兴振

熊梦执行副会长在论坛总结中指出,实现工业碳达峰目标是一项贯穿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行业共同努力。有序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金融机构和研究院所等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将为工业碳达峰和工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希望社会各界携手并肩,共同为中国工业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创办于2022年的中国工业碳达峰论坛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成为我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交流实践经验、分享成果观点的重要平台。

1月14日上午,中国工经联举行了2023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授证仪式,路耀华执行副会长和熊梦执行副会长出席仪式并为63家“领跑者”企业颁发证书。

图17. 2023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授证仪式

授证仪式后,李毅中会长,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等行业优秀企业、全国性工业行业协会以及部分省区市政府部门参会嘉宾120余人分组参观了中国声谷、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和蔚来体验中心,深入了解了合肥市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的发展成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