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与跨越,一大批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煤化工项目加快步伐,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但化工行业高风险性质仍未改变,甚至面对着生产、储存、运输、废弃处置等传统风险,与新能源、海洋石油、氢能等新兴领域风险的双重考验,这也意味着“十四五”时期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行业再打组合拳,危化品安全要走新出口

为了进一步破解危险化学品系统性安全风险,促进我国由“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转变,2022年开年之际接连出击重拳,《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方案》、《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纷纷发布,强调将利用一年时间集中治理安全风险问题,做到重大风险隐患排查见底、防范治理措施落实到位,消除事故风险隐患,解决安全治理难题。

此外,今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同样强调了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国家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主旨思路,主张注重管理手段数字化转型,提高安全管理系统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走危化品安全的新出口。

“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释放市场信号

针对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建设,《“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指明了一定方向,提出着重建设“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迭代升级。

“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是破解危化品安全监管难题的有效思路,是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新模式。同时,在繁重建设任务下,危化品全域监管要分主次,抓本质、抓重点、抓关键,而物联网工程正是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物联网工程是新基建中的基础设施,物联网感知是数据的主要来源,物联网主机是数据通讯的枢纽,物联网平台是数据的指挥大脑,它们将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数据接入规范(试行)》,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废弃处置等企业,实时采集存储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运行数据和可燃、有毒气体报警数据以及重点部位视频,实现危险化学品的全域监管,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压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中的“三个责任”,即压实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使企业安全管理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从感知到应用,危化品全域智能化的新革命

按照“纵横交织、全域覆盖、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设计理念,汉威科技集团以需求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深入了解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等,开发出符合政府及企业实际的风险预防系统,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应用为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实战效能,使之成为真正管用、好用,能用、智能的系统。

 

首先,危化品全域智能化的核心是危险化学品全域感知。按照“感知-分析-决策-指挥-行动-评估”业务链,建设企业、园区、省市智能化的管控平台,实现企业、园区、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平台对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进行全过程管理。采用物联感知、卫星感知、航空感知、视频感知和全民感知等途径,构建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实现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与在线监控,汇集环境感知信息和监测设施信息,为多维度全面分析风险信息提供智能化决策依据。

其次,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危险化学品领域各种传感器、业务系统等连入网络,形成“网络中心、逻辑一体”的虚拟“资源池”,构建纵向从省级平台到区/县级平台,横向到应急管理厅、公安、交通和环保监管部门,前端到危险化学品企业,建设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应急支撑与计算能力和业务应用系统,全面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控监测信息能力。

 

最后,新的监管模式上考虑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运用互联网思维,鼓励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营造企业安全生产预防体系长效化,政府监管常态化的新生态。

当前的时代是信息技术与化工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危化品智能化全域监管恰逢其时,在当前疫情发生、社会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背景下,只有抓住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架起依法治理的高压线,才能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和红线,形成从企业、园区、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到应急管理部的分级管控与动态监测预警体系,有效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