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膏腴地,处处豆谷香。北大荒的平畴沃野上,割台飞转,机车轰鸣,垦区到处都是一派收获的景象。北大荒集团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超过4600万亩,目前秋收工作已全部告捷,预计粮食总产将在450亿斤以上。寒来暑往,秋储冬藏,在黑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盘点着一年的收获,展望着未来的曙光。
(资料图)
科技立下“汗马功劳”
有着“粮食生产国家队”之称的北大荒集团正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我们农场大部处于黑龙江第四积温带,能打造出这样的‘吨粮田’实属不易。”在位于黑龙江省北安市境内的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邴绍筑站在一台收割机旁边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今年的秋收中,高产捷报一个接着一个,10月2日,在第五管理区710亩玉米平均亩产1967斤,10月3日,第四管理区291.5亩玉米平均亩产2017斤,10月8日,第五管理区445亩玉米平均亩产2135斤。
“科技助力,良种良法结合,为玉米生长全程‘保驾护航’,这是促成高产的关键。”邴绍筑说,今年播种后遭遇了“倒春寒”,但由于播种前对种子进行了二次包衣,起到了抗旱防寒的作用,玉米生长受影响不大;分层定量施肥促进了根系生长,起到了壮秧防倒伏的作用。“‘益农育14’和‘华庆6’这两个适应我们当地气候的品种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邴绍筑介绍,田管期间,使用飞机进行了4次航化作业,喷施叶面肥和植物菌剂,全程防病促早熟。“产量没有辜负我们。”邴绍筑说。
不久前,在黑龙江省鹤岗市境内的北大荒集团二九〇农场有限公司巴山湖管理区,270亩水稻收获后平均亩产达到1482斤。水稻丰收夺高产,早在春耕之时就已打下根基。
二九〇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生产部总经理李广茂说,近年来,农场的工厂化育秧基地里集成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育秧大棚里遍布着各种传感器,与智慧终端分析系统相连,只要打开手机就能查看育秧大棚里的各种参数。”
李广茂介绍,二九〇农场还建设了智慧农渠,可以实现自动化管水,精准掌控流向稻田的水量、水温,“水温适宜,可以促进秧苗初期返青与生长期分蘖,秧苗长势更好,为秋收创高产提供可能”。
全方位挖掘盐碱地农业生产潜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10月8日,在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境内的北大荒集团四方山农场有限公司,举行了一场盐碱地粮食产能提升现场测产观摩会。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三个耐盐碱大豆品种平均亩产都在380斤以上,其中“中龙豆120”平均亩产达到了391.5斤。
“过去十年我们这里大豆亩产一般在150到200斤之间,最高也没超过300斤,今天这样的产量创了历史新高。”北大荒集团四方山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庆昌感叹道,希望未来继续通过科技的力量,让耕地单产都能得到跨越式提升。
有机种植成“关键一步”
秋收时节,在北大荒集团红星农场有限公司的有机专属基地,绿油油的菜垄一眼望不到边,一棵棵刚收获的白菜被装进网袋,整齐地码放在运输车辆上,准备送往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原料部经理贲志臣说,这些白菜每棵净菜都有七八斤重,外绿内白,菜心黄嫩,将用于生产有机酸菜销往全国各地。有机酸菜的市场价格要比普通酸菜高一截,但在市场上却十分畅销。
这家公司今年还与上海一家企业签订了18万棵有机白菜销售订单。“不到20万棵就能卖上百万元,种得好是关键一步。”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霞说。
“这里种植农作物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种植过程得接受有机认证机构监管。”红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张红亮介绍,今年红星农场有限公司种了2300亩有机白菜,还种植了有机小麦、有机大豆、有机玉米等作物。
由于不能使用农药,有机基地里的作物除草只能采用物理手段。张红亮说,农场从2021年开始,累计投资800多万元购进全方位除草机器人和行间除草机器人,它们利用视觉识别技术,可以分清蔬菜和杂草,利用旋转犁铲对株间杂草进行铲除,再配以常规犁铲对行间杂草进行剔除,除草率达98%。
张红亮说,一块普通耕地转换为有机耕地需要三年,不使用化肥农药,肯定要减产。如何培养种植户绿色生产的积极性?建设有机专属基地初期,红星农场对种植有机作物的每亩土地承包费减半、转换期内每亩地补助40元,亏损严重的每亩地还另外补贴30元至100元。
随着有机产业不断发展,2007年,红星农场有限公司成立了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亲民食品”商标,此后围绕所种植的有机农产品陆续建设了有机酸菜、豆酱、面粉和挂面加工厂,逐渐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支撑。
红星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元林介绍,农场耕地有机认证面积已由最初的6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1.4万亩,到2025年将实现30万亩全域有机认证。
为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北大荒集团实施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行动,曾因过度施肥导致的土壤板结现象越来越少,土壤中农药残留风险也明显降低。目前,北大荒集团已认证绿色有机食品面积2710万亩,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8个,面积860万亩。
规模经营成就“美好生活”
“29-3-3西地块,440亩大豆,平均亩产502斤,打破了管理区大豆最高单产纪录。”
“36-7-2地块,413亩玉米,平均亩产1947斤,打破了管理区玉米最高单产纪录。”
连日来,在北大荒集团赵光农场有限公司第九管理区规模家庭农场微信群里,一条条喜讯刷满屏幕,微信群成了“报喜群”。
“春旱加秋涝,都赶上了,却还能有这么高的产量,真难得。”有着30多年种地经验的种植户管恩斐边拿手机展示边说,适度规模化经营土地会有更高的效率,“按照今年的年景,如果是我们自己种,产量肯定没有这么高。”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在构建完善的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和农业生产科技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出新型“统分结合”经营服务模式——“北安模式”,这种模式让赵光农场的种植户们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管恩斐还有一个身份——规模家庭农场场长。2023年,管恩斐和其他236名种植户一起组成规模家庭农场,将地托管给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种植,他被大家推举出来作为规模家庭农场的场长,代表种植户与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沟通协调。“我们236名种植户合计有16520亩地,打包交给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托管种植。”管恩斐说,耕地形成了规模,能跑开大农机了,各项作业的标准比自己种地要高很多。
“农资统一采购,粮食统一销售,无论买和卖,量大就有了议价权,少花钱,多卖钱,效益自然就上来了。”赵光农场有限公司第八管理区规模家庭农场场长孙景泉说。
如今,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将“北安模式”复制、平移到北安市赵光镇全域,打造了周边乡镇“二次创业”的样板田,正在努力实现“帮农民省钱、帮农民赚钱、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
在北大荒集团名山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李宏宇当起了“甩手掌柜”。李宏宇说,今年他的100多亩耕地都被纳入适度规模经营范围内,自己经营起一家早餐店。
“地还是我的,卖了粮收益还归我,腾出精力开店还能再增加一部分收入,现在生活轻松了很多。”李宏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