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开始,是医务人员冲锋在第一线。

疫情放开,是医务人员留守最后一线。

在新冠疫情持续的第三年,中国医护迎来了一个“最寒冷”的冬天。随着疫情优化“新十条”发布,全国各地迅速响应、实施,不再查核酸,不再查健康码,不再查落地检。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表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时批准将其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全国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解封和放开。

艰难时刻 严阵以待

新冠防疫阵地骤然收缩,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国内不可避免要面临一波大规模疫情的冲击。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将首当其冲与阳性病例进行接触,率先面对放开后病毒的第一波冲击。不再有“八方支援”,因为“八方”都在严阵以待。

国家新冠防控专家组成员冯子健表示,根据相关数学模型的测算,在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全社会感染率可能会达到60%左右,然后感染数量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有可能80%~90%的人都会感染。毗邻深圳的香港,2022年上半年就经历了由奥密克戎引发的第五波疫情,一份来自香港玛丽医院的研究显示,在奥密克戎疫情的冲击中,尽管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率很高,但感染率依然要比普通人群更高。

 

随着大批阳性患者涌入医院,发热门诊爆满,一些患者需要彻夜排队才能见到医生,医务人员既要拼命增加工作效率,还要避免院感,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很多医务人员都极度疲惫,免疫力不够或因职业暴露风险增加而导致感染。因为人手不足,一些医务人员不得不带病坚持上岗,继续战斗在医疗一线。

不管是三年前还是三年后,一线医务人员都是永远的底线和盾牌。

回首战“疫” 携手并肩

2020年初,新冠疫情就像魔鬼一样悄然出现,席卷每个城市。深圳,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一线城市,却是一线城市中最缺医疗资源的城市,可见深圳抗疫之艰难。

疫情三年,一路见证了太多。尤其是深圳的广大医务人员,扎根一线,日夜坚守,持续保障着深圳千万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回首这三年,他们的身影疲惫却高大,他们的意志和精神值得铭记!

疫情之初,面对“人类从未面对过的新冠病毒”,作为深圳抗疫主战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总指挥”、院长刘磊就率领医务人员在抗疫第一线“冲锋陷阵”200余天,打出了一个漂亮的疫情攻坚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急救医学部主任冯永文,也第一时间临危受命,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ICU,这位已过花甲的深圳重症医学权威专家带领全市重症医学专家团队,与病魔进行殊死较量,为一个个重病患者守住了最后的“生命防线”。在做好本地疫情防控的同时,深圳还先后派出5支医疗队总计77人驰援湖北武汉和荆州。其中,深圳中医医疗队25名战士,远赴武汉雷神山医院战疫44天,累计救治46名患者,40天实现病区患者清零,展现了深圳医务工作者的精湛医术和优良医风,彰显了深圳大爱和担当。

 

不仅仅是他们,在深圳抗疫一线,女性医护人员占比就高达70%,铿锵玫瑰亦时刻彰显战疫中的“她”力量。在三年抗击新冠疫情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深圳医务人员,如同钢铁战士一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责任和精神。

不忘初心 使命必达

如今,三年疫情迎来新的转折,此时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深圳的医务工作者们,白衣执甲,筑就一道“铜墙铁壁”,继续守护着市民的生命安全健康,让深圳寒冷的冬天,再次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温暖和力量。

伴随第一波大规模疫情冲击的到来,深圳医疗系统上下一心,广大医务人员牢记医者初心使命,身先士卒,始终坚守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一线,积极应对随时随地的紧急突发状况。

按照深圳市卫健委的规划,全市各医疗机构将开设2000个发热门诊(诊室),其中社康机构开设800个,公立医院、社会办医院、门诊部、诊所1200个,尽力满足市民就医需求。为增强市民自我防范意识,同时有效降低医疗机构就诊人群的接触传播风险,深圳46家医院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或专用家庭医生服务热线开通“新冠问诊”专门通道,由专业医生轮班开诊,线上为广大市民服务。全市11条医疗咨询服务热线,医务人员24小时“答疑解惑”。面对患者数量激增,医务人员们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保障发热门诊的高效运转,全力守护患者生命健康。

医者仁心,每一位医务人员背后,是他们对职业的执着追求和对这座城市的无私奉献。在疫情面前,医务工作者是天使,是战士,但他们同时也是生活里普通的爱人、父母和儿女。三年疫情的博弈较量中,医务人员承担着最辛苦、最光荣的使命任务,守护着市民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深圳市慈善会关爱医务工作者基金一直积极倡导,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珍视并感恩他们的付出,大力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医务人员真切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疫情新形势面前,我们应最大程度地保护好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安全,同时能够对身边的医务人员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毕竟,抗疫不是目的,美好的生活才是,而我们终将迎来明媚的春天。(慈善公益报 陈颖川)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