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9月6日,由中国政府主办的第14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签约方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曾伟雄在会议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一直以来,中美禁毒合作一直是两国执法合作的亮点,当前禁毒合作陷入停滞责任完全在美方,是美方单方面武断行动的结果。

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机制由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合国毒罪办”)为应对本地区突出毒品问题共同建立。此次会议召开正值MOU机制成立30周年,对确定机制未来走向、推动区域禁毒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来自机制签约方的6个国家政府代表团、联合国毒罪办代表以及有关国家驻华使节共80余人出席会议。各方代表团团长均在会上致辞,呼吁机制各方继续携手同行,共同应对毒品治理挑战。


【资料图】

中国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出席会议并致辞。王小洪代表中国政府表示,将继续秉持厉行禁毒的一贯立场,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三项禁毒公约为基础的国际禁毒体制,持续深化禁毒国际合作。为体现对国际禁毒事业的支持,2024年起,中国政府对联合国毒罪办年度禁毒捐资增加至200万美元,重点用于MOU机制发展。

会议厅内陈列的展板内容显示,作为MOU机制的发起方、签约方、中国积极推动开展禁毒领域项目活动,强化区域各国伙伴关系,近10年共向机制捐资600余万美元,是机制目前最大的捐资方。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审议通过新版《次区域行动计划》《北京宣言》等一系列合作文件。在会议结束后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联合国毒罪办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办公室主任杰里米·道格拉斯表示,今天达成的行动计划是建立在六国政府30年来通力合作的基础之上,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在大湄公河次区域遇到的安全和治理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金三角地区。

《北京宣言》充分肯定地区禁毒合作成效,关注地区毒情形势面临的新挑战,重申维护三项国际禁毒公约、采取全面均衡策略应对毒品问题的政治承诺,呼吁各方积极探索可持续的毒品治理之策。

展板内容显示,过去30年来,大湄公河地区的毒品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鸦片和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被该地区合成毒品市场的不断扩张所取代,尤其是不受自然资源限制的冰毒和氯胺酮。冰毒的供应量大幅增长,不仅在大湄公河地区,甚至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都成为了使用范围最广、最令人担忧的毒品。亚洲及太平洋毒品滥用和信息网络的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大湄公河地区氯胺酮缴获量达到新高。

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曾伟雄在回应当前中美双方在禁毒方面是否会继续合作的提问时表示,一直以来,中美禁毒合作一直是两国执法合作的亮点,当前禁毒合作陷入停滞责任完全在美方,是美方单方面武断行动的结果。

曾伟雄例举了一系列事实,包括中国是世界上首个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的国家,也是全球首个整类列管合成大麻素类物质的国家,中国列管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达到450多种。

无视中国在打击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方面做出的努力,美国不断将自己国内毒品问题“甩锅”中国,而且以涉芬太尼问题逮捕和起诉中国公民和企业。曾伟雄表示,美国将中国公安部鉴定中心及国家毒品实验室列入制裁清单,毫无疑问阻碍了中国在科学研究和药物检验分析领域的工作。此外,美国多次以走私非列管化学品为借口起诉中国企业和个人,“中国希望以平等、互信和合作的态度,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开展合作,我们反对将禁毒合作政治化,我们反对单方面的无理仲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中方一向积极参与国际禁毒合作,坚决反对以禁毒为由对别国进行抹黑攻击和实施单边制裁,敦促美方采取切实措施纠正错误行径,为双方开展禁毒合作创造必要条件。

曾伟雄强调,中国充分意识到全球毒品形势的复杂性和挑战。我们不仅将继续尽最大努力,而且将继续与世界各地的伙伴合作,尽最大努力帮助控制全球毒品问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