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哪个朝代的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关于孔子的名言语录大全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论语》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论语》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论语》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论语》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 《论语》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论语》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论语》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孔子 《论语》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论语》

1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论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