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别山区养殖大闸蟹,毛畈村村民成了“第一群吃螃蟹的人”。


(相关资料图)

人们固有的印象中,大闸蟹生长在拥有宽阔水面的河湖区域。山里养蟹,靠谱吗?

“目前养殖技术、销路都不成问题,但现在倒真有个事挺头疼。你们在外面见识多,帮我们看看可有什么办法。”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菖蒲镇毛畈村,45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姚有志就带着我们来到蟹塘边。

毛畈村群山环绕,全村1400多人,一条天仙河曾隔断了出村的路。“出门泥巴路,出村靠摆渡。”村民回忆说,10年前的家乡很穷。

今天的毛畈村,天仙河大桥连接两岸,村民们居住的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排排葡萄架挂满果实,火龙果、羊肚菌在这里不再是稀罕物……

眼下,让姚有志烦恼的,是蟹塘里的几只水鸟。

“看见了吗?就在那边水面上,它能直接钻进水里。”姚有志说,他不清楚这些鸟吃不吃蟹苗,但它在蟹塘里觅食,总归是个隐患。

2014年,在江苏省无锡市做生意的姚有志回到毛畈村,开始带着乡亲们脱贫奔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姚有志和乡亲们都懂得这个道理。不过,毛畈村的产业发展曾经走了不少弯路。

一开始村里发展养羊,但从皖北买回来的小羊“水土不服”,没多久都得病死了;后来试着种植水蜜桃,一场大水,根烂了,树死了;试着种植高端蔬菜,但不对市场“口味”,卖不出去,菜烂在了地里。

向记者讲述当初产业发展失败的经历,姚有志坦言,原因有很多,但不对路是很重要的因素,大家都觉得养羊、种菜这些事相对容易、风险小,调研不足就开始做了。“我们现在发展得很好的产业,不管是大闸蟹,还是葡萄、火龙果等,都是提前下足了功夫才出手的。”姚有志说。

毛畈村大闸蟹养殖基地有4个蟹塘,水面面积达20多亩,今年投放了2.5万只蟹苗。基地负责人刘结华说:“决定搞大闸蟹养殖前,我们请专业人员来现场看,还把村里的山泉水送到权威机构检测,发现水中富含各类矿物质,是养殖大闸蟹的优质水源。”

如今毛畈村的大闸蟹养殖,一年毛利有三四十万元。“我们的大闸蟹在中秋节前后上市,平均三两到四两一只,一只能卖几十元钱。”姚有志说,除了水好,蟹塘里是沙土土质,养出来的螃蟹壳青肚白、肉嫩味美,不愁销路。

近年来,毛畈村还积极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不少“90后”陆续回乡创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宣传毛畈,开民宿、搞电商……“在毛畈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姚有志信心满满地说。(新华社记者 陈尚营 潘峰 新华社合肥7月24日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