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合肥9月23日电 (记者 张强)由安徽博物院、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主办的“从透纳到莱顿——英国绘画的黄金时代”艺术展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展出。这次展览是安徽首个大型西方油画真迹展,包含66件画作和部分艺术珍品,共计99件(套),囊括了19世纪英国重要画家。

合肥市民在展厅拍照留念。张娅子 摄

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本次展览策展人王梦迪说,进入19世纪,社会变革为英国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为画家在思想领域、生活环境、绘画题材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带来诸多影响,促成英国绘画长达几十年的“黄金时代”,对英国本土艺术乃至当时的欧洲主流绘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海景、乡村、城市到家庭、人物、生活……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幅幅作品勾勒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风貌与世情,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狄更斯笔下那个“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这次展览中许多展品都讲述着中英文化交流的故事以及两国之间的文化共通性。”王梦迪举例说道,壁纸是英国装饰工艺发展的重要部分,“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设计的壁纸与中国传统瓷绘有着相似之处,两者图案内容多以动植物纹样为主,强调图案的对称性,运用复杂的几何结构,让大自然的旺盛生机跃然眼前。

合肥市民在参观展览。张娅子 摄

再如,中国古人将头发喻指为“青丝”,结发同心更有“一寸同心缕”的诗意表达。英国人在19世纪中期掀起用头发制作珠宝的热潮,以发丝作为制作的原材料,具有独一无二性,借此来传达美好的情意。

王梦迪介绍,以唯美主义为代表,19世纪的英国画家非常喜爱中国瓷器,并掀起一股收藏潮流。这次展览精选了部分当时中国外销到英国的瓷器。

其中,英国画家威廉·奎勒·奥查森创作的油画作品《中式立柜》,将英国古代家具与具有东方特征的艺术品结合在一起,画中的物品有青花瓷器、玻璃器皿、陶瓷杯以及扇子。这种物品风格与产地的混合搭配,是英国室内美学典型的式样。

在前期布展时,王梦迪与英方工作人员产生了一些文化“碰撞”。她再次举例说道:“这次展览中有件展品——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世界文明馆馆藏的清代青花瓷碗,我们根据碗底落款发现这只瓷碗被倒放了一百多年。得知这一消息,英方工作人员表示回去会申请改正。”(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