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北京大创板护航大学生追梦

北京高校众多,创新创业活跃。2016年,由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和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共建的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板(简称大创板)启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作为全国首创、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资本市场板块,八年来,大创板就如同一片充满活力的“苗圃”,助推300余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北京市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金字招牌”。

助343家小企业快速成长

定向改造微生物,让甘露醇、叶黄素等传统靠化工提取而来的物质,转而在“细胞工厂”发酵罐里工业化生产。这一技术不仅降低能耗,还能提高转化率,最终将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位于昌平区的微元合成,就是这样一家合成生物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仅3年,发展势头很迅猛,特别是去年登陆大创板后,更是驶入发展“快车道”,资本主动“找上门”。“发展资金更充裕了!”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战略发展总监崔维敏说,有了这些资金,公司就能加快扩建研发实验室和产品管线试生产,产业化基地也在加速建设。

像微元合成这样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截至6月底大创板已累计服务343家,覆盖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多个赛道。通过股债融资等方式,目前大创板企业累计融资额已达115亿元。

企业“从0到1”,资金短缺只是难题之一。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负责人表示,大创板已探索形成“陪跑”服务企业的模式,既融资金、聚政策,也找资源、育人才、拓市场,让众多小企业激发大梦想。

累计带动8000余人就业

国科天迅是一家自主可控高可靠通信芯片企业。2018年,这家公司登陆大创板后,去年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并获北京证监局辅导备案,成为大创板孵化的首家进入上市周期的企业。“别看公司规模不大,但云集一批高端核心人才,其中硕士、博士有123人,占比达29.78%。”国科天迅公司相关负责人直言,人才是发展的底气。

规模小、影响力小,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是初创公司的一道坎。针对这一“痛点”,市人力社保局通过大创板给予企业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

截至2023年底,人才政策已惠及大创板企业的300余名员工。这些人才中,九成以上为企业的核心人员,如高级管理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核心业务人员等。

不仅如此,随着初创企业成长,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持续释放。以国科天迅为例,这家公司近年来已累计带动近400人就业。放大到整个板块,据统计,大创板已累计带动就业人数8000余人,平均每家企业带动超25人就业。

2026年有望突破500家

大学生创业企业,如同刚破土而出的幼苗,其成长需要各方面的呵护和陪伴。近年来,大创板已逐步形成“政府+高校+园区+市场+资金”的全链条跟踪服务模式,搭建起日渐完善的服务体系。

比如,为企业匹配专业顾问团队,包括股权激励咨询机构、知识产权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化专业机构,帮助企业梳理发展问题,提出配套改进建议,让创业走得快、走得稳。

“大创板为首都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效支撑,未来将指导大创板进一步做深做实企业服务,更好地发挥板块效能。”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负责人表示。

预计到2026年,大创板企业数量有望突破500家,打造成为政策落地的“试验田”,北京高校、园区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承接地”和各类资本关注企业的“储备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