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人民币。4月19日,记者从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获悉,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会上,省发展改革委、深圳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做主发布,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湾区孵化器、众创空间全国最多

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湾区办)主任郑人豪首先以一组数据介绍了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有关情况: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人民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广东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比2017年净增加2万多家。“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郑人豪说。

郑人豪介绍,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全国最多,发明专利的有效量、PCT国际专利有效申请量全国首位,广东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3.14%。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时期已规划建设5个重大的科技基础设施,数量居全国首位。国家实验室布局方面,全国共有9个国家实验室,广东已占其二,包括深圳的鹏城实验室和广州实验室。此外,大湾区还有10家广东省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跟香港、澳门联合的实验室,一共有20家,这里面聚集了众多的国内外院士科学家以及港澳科研机构。“另外,按照国家的部署,我们还深入地实施人才强省‘五大工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的人才高地。”郑人豪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广东科技创新资源对港澳开放共享持续推进,广东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支持科技计划,省、市科研项目财政资金也可以跨境拨付支持,惠及了十余所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

广湛高铁或可在2024年底开通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郑人豪介绍,如今,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运营,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1430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形成。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江通道陆续建成。目前,已建成4条公路跨江通道以及1条铁路通道,从北向南分别是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在建4条,分别是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通道、深江铁路、深中通道;“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2条,分别是莲花山通道、中南虎城际,远期规划1条为大型的综合性通道(伶仃洋通道)。

郑人豪介绍,现在,广东出省通道在建和建成的已经有8条,都是高速铁路。近期,广东还要建设汕头往漳州的350公里时速的高铁,这样,从广州、深圳往福建、上海一路都是350公里时速的高铁。他还透露,广州正在建设时速350公里的广湛高铁,若建设顺利,预计2024年底可以开通。

而从大湾区内部的城际铁路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内部珠三角的9座城市,特别是广州、佛山、东莞、深圳、中山、珠海、肇庆,已经有城际铁路运营里程476公里,有12个城际铁路项目在加快建设,在建的城际铁路里程达362公里。目前,珠三角9市的城际铁路分别由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为主进行建设,未来将联通高速铁路、城市地铁,以及打通机场和港口。城市轨道方面,目前,大湾区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092公里(广州603公里、深圳419公里、佛山32公里、东莞38公里),在建里程662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大湾区城市正推动高铁线路引入中心城区,改善高铁运输服务品质。郑人豪举例,接下来,往西、往东350公里时速的高速铁路都要进广州的中心城区,即广州火车站和广州东站。“再加上城轨和地铁都衔接起来,我相信接下来‘轨道上的大湾区’逐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朋友们出行的幸福感会大幅度地提升。”

他透露,预计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含干线和城际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大湾区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700公里;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含干线和城际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

此外,在推进“双城”联动方面,郑人豪指出,广州、深圳核心引擎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发挥。其中,广东省支持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设立,国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广深两市全方位深化战略合作,核心引擎作用不断增强,有效发挥对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省建设发展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

横琴、前海合作区有效拓展港澳发展空间

在大湾区的众多重大平台中,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尤为引人关注。郑人豪介绍,横琴合作区创新粤澳双方共商共建共管新体制,“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启动建设,将为澳门居民提供约4000套住房,合作区累计注册澳资企业4700多家。

“澳门不能什么都做,有所为,有所不为。”郑人豪强调,在产业发展方面,横琴合作区的发展目的包括推动澳门的产业适度多元,所以在编制鼓励类产业目录的时候非常慎重,全面考虑澳门产业、民生和就业方方面面的需要。

前海合作区则是聚焦与香港现代服务业的合作。郑人豪说,合作区坚持1/3以上土地面向港企出让,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2021年前海合作区(扩区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5.7亿元、同比增长10.5%。

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黄敏表示,前海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取得多项进展,比如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港口妈湾智慧港开港,前海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拓展至五大类30项,2021年减税降负23.6亿元。“前海正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德勤评估显示,前海营商环境跻身全球第一梯队。”黄敏说。

黄敏介绍说,前海不断推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大湾区首批“跨境理财通”业务在前海落地实施,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签约入驻161家金融机构,其中港资外资占三成。

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21.01万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接连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林平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再上台阶,截至2021年末,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的大湾区居民超过2万人次,资金汇划5855笔,金额4.86亿元,资金双向流动均衡,交易活跃。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持续推进“珠三角征信链”建设,促进征信领域互联互通。截至2021年末,金融机构依托“珠三角征信链”累计放贷3.51万户,金额1750.34亿元。

林平介绍称,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业务稳步发展。截至2021年末,4家试点银行开立FT账户7651个,办理资金业务额折人民币7527.8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还积极推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落地。林平表示,截至2021年末,试点银行共开立个人本外币合一账户29.5万户、单位本外币合一账户1.4万户。促进跨境人民币使用便利化。截至2021年末,大湾区内地城市与港澳间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21.01万亿元,人民币继续成为大湾区内第一大结算货币。

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全国最多,发明专利的有效量、PCT国际专利有效申请量全国首位。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办结。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香港、澳门居民通过代理见证开立内地银行个人账户超18万户。

大力推进民生合作:

“湾区社保通”政策落地,截至2021年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27.92万人次。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全省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过23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达3400余人。

“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1430公里。预计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含干线和城际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记者申卉 龙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