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随着气温持续走低,通辽市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施工队伍抢时间、赶进度,全力奋战在建设一线,以畅通的地下“脉络”为市民温暖过冬、便捷生活筑牢保障。
在通辽市中水回用设施及管网工程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挖掘机挥舞铁臂开挖沟槽,运输车往来穿梭运送建材,施工人员各司其职、紧张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作为今年通辽市民生领域的重点工程,该项目总投资约1.47亿元,建设内容涵盖25.14千米中水输送管网,以及两座标准化再生水处理站。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支撑,对缓解水资源紧张、完善基础设施意义重大。
“项目建成后可显著提高城区再生水利用率,既落实环保督察要求,又满足城区园林绿化及市政用水需求。”通辽市水权收储转让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亮介绍,通辽市科尔沁区属于地下水超采区,项目投用后可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
据了解,该项目全面投用后,每年可处理并回用中水1120万立方米,将切实破解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工程于2025年6月23日开工,目前形象进度已完成80%,计划年底实现整体完工。
与此同时,民航路综合管网改造工程本年度施工进度也已接近尾声。作为城区南北向主要通道,民航路两侧聚集了大量居民小区、商铺及企事业单位,但由于地下管网建设年代久远,存在管径偏小、设施老化、漏水爆管等问题,难以满足沿线群众生活与区域发展需求。
今年,通辽市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启动民航路综合管网改造工程,对给水、排水、供热等多类地下管线实施系统升级改造。截至目前,民航路已完成雨水、供水管网改造建设,路面正逐步恢复通行。按照规划,明年将继续推进民航路污水、供热管网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沿线排污能力与冬季供暖保障水平,让管网改造的民生红利持续释放。
今年以来,通辽市持续加码民生投入,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年底预计完成包含改造热源2座、一次管网20.33公里、二次管网96.9公里、楼栋立管58.1公里、换热站99座,86公里燃气管道更新、65公里供排水管道改造,并更换5万块智能远传水表等59个市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达29.7亿元。进一步筑牢城市运行“安全线”,让市民在温暖过冬、用水用气便捷等细节中,切实感受到民生保障的温度与力度。(冯丽丽 王朝贺)
[责任编辑:张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