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备受全区幼儿园青睐,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以上,尤其是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教育局,打破只招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惯例,先后破格录用了该院78名学前教育专科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为何如此受欢迎?日前,记者专程来到该院,探寻边疆高质量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背后的“密码”。

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接地气”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的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是从师范教育起家的。2007年,为满足新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需求,学院创办了学前教育专业。经过15年发展,该专业在校生达到1200人,培养规格为高职和五年一贯制。这些学生中,60%是少数民族。

学院师范教育系党总支书记曹文尧告诉记者,专业技能是学前教师的核心技能,如果专业技能不能强起来,高质量人才就无法培养出来。

为此,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专家、教师分赴包括新疆在内的全国各地幼儿园和科研机构进行深入调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中比较难掌握的技能型课程,学院都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分为A、B班授课,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的时候,学院把教具搬进奎屯市第四幼儿园,进行现场授课,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第四幼儿园园长李玲说:“教师和园长、教学主任以及骨干教师对每节课点评,四方点评结合起来,学生收获很大。”该院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苗海菲表示,如今学前教育专业70%的课程都采用这种模式授课。

“40人的专业教师队伍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有18人,而且‘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0%。同时,还邀请经验丰富的知名园长担任授课教师。”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梅兰说,“强起来的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习实践教学改革紧贴一线需要

怎样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从2009年开始,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调整,将原来的大二第二学期两周实习时间改为四周,学生以主班角色加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要进行教学流程观摩、听课记录、公开课讲授等。最后,学生还要在大中小三个班中进行轮换,做到每个班都经历一次,学会观察幼儿的不同需求,增强照护幼儿的能力。

学生肖艳红说:“最后两周,我们会轮流到大中小班实习实训,效果特别好。在大班的时候,给小朋友倒的水,到了小班就需要调整标准了,一是温度要更低一些,二是只能倒半杯,避免洒到地板上。这看似一个很小的细节,如果不轮流到不同年龄段的班级去实训,是学不到的。”

经过这轮实习实训后,学生回到学校课堂,再进行理论学习,并结合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分析,查漏补缺,找到解决办法。到了第六个学期,已经熟练掌握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们便进入幼儿园参与班级教学和管理。

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2019年学院引入“1+X”证书制度——幼儿园照护职业等级证书。这个证书的推行,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模式。“1+X”幼儿照护证书通过率达93.5%。大二学生阿依努自信地对记者说:“有了两个技能等级证书,我将来到幼儿园找工作,有优势,而且一定会干得很好。”

人才培养政、企、园、校“产教融合”

“边疆地区高质量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仅靠举办者一家是很难做到的。”陈梅兰说,“我们深知这一点。2009年学院探索组建政、企、园、校‘命运共同体’,搭建培养高质量学前教育人才的平台。”

“作为学院所在地,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理应主动参与。”新疆奎屯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工作负责人桑丽君告诉记者,在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提出搭建政、企、园、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议时,奎屯市将投入1700多万元建设的一所幼儿园移交给学院办学使用。同时,学院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综合实验楼,设立26间实训室和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以及30余间教室,布设幼儿园教育各个场景,精准对接学前教育岗位,让学生在这里接受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

与此同时,学院与新疆伶俐教育集团合作,三方一起开办新应职伶俐幼儿园,既盘活了资源,引进了企业,又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搭建了平台。随着奎屯市实验幼儿园、第四幼儿园等纷纷加入,园长和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们成为实习实训导师。为拧成一股绳,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与新应职伶俐幼儿园成立了师生联合党支部。

就这样,政、企、园、校“命运共同体”的建成,推动了党建引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四方一体化共建专业,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共享奥尔夫音乐实训室、蒙台梭利实训室、科学建构实训室等。

陈梅兰说:“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现了‘文化素养+职业素养+职业技能+通用技能’的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互相需要、共同成长、互相依托、休戚与共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了边疆地区高质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中国教育报》2022年07月17日第1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