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三届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潘时龙教授成功入选。

早在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潘时龙就发现了微波光子学能够构建先进的雷达和电子对抗系统,可为国家应对日益严峻的战略威胁提供重要支撑。他提前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没有任何犹豫就打点行囊回国,加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无到有,建立了微波光子学科研平台。三年后,“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

潘时龙的爱国之情不仅融入到他所热爱的科研事业中,也洒进了教书育人的园地里。他常对学生说:“爱国应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情感底色,只有把对科学的追求和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历史,人生价值的张力才会迸发无限可能。”

话说百遍,不如一行。瞄准国家关键领域重大需求,潘时龙身体力行带领学生突破了微波光子技术在新一代雷达、通信等宽带信息系统应用中面临的一个个关键挑战,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他用高尚的情操感召学生,在攻坚克难中教给学生过硬本领,在言传身教中厚植学生爱国情怀。

读书时在清华大学担任兼职辅导员的经历,让潘时龙认识到建立信仰对于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工作后,他率先成立以课题组为基层组织的研究生纵向党、团支部,在人才培养“终端”探索建立了价值观培育、学术研究、组织建设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思想价值引领体系。他不断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甘坐冷板凳、勇啃硬骨头的攻关精神;带领研究生与一线研发人员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参与有国防应用需求的校企联合攻关课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潘时龙经常鼓励学生在“0”到“1”的突破中时刻保持好奇心,保持自由探索的精神,善于从重大需求中提炼基础问题,要将“板凳需坐十年冷”的精神彰显在行动中。教学时,他注重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很少说“否”。面对爱好文学的卿婷,潘时龙会鼓励她利用写小说时的天马行空实现学术研究上的奇思妙想,卿婷也不负众望成为实验室第一位发表《自然》子刊的学生,她的研究成果被评为“2020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面对热爱音乐的博士生赵家宁,潘时龙鼓励她成为“斜杠青年”,在校期间她发表十余张专辑、几十首歌曲,6项国家专利,获得校“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潘时龙也在学生手中接过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认可,在所有的奖项中,他最看中的就是学生们颁给他的“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荣誉称号。

作为学院的常务副院长,潘时龙努力把一个个“我”凝聚成越来越多的“我们”。他多次与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教学经验,支持学院教师创新进取,所带领的微波光子学教师团队成功入选南航首批“百强团队”。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博士生张亚梅在2019年毕业后坚定选择留校,入选了国家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从被培养的学子成长为科研育人的接班人,这一“棒”接得好、接得稳。短短2年时间,张亚梅指导学生先后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国际学术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等多项优异成绩,带领越来越多的学子走进科研的殿堂。

2022年5月,潘时龙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说,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他将不断向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学习,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记者 兰倩怡 杨甜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