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正值劳动好时节。10月17日-21日,无锡全市中小学迎来首个“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厨房启用、农场丰收、校园迎来“动物伙伴”……连日来,记者走访多所学校发现,劳动教育正蓬勃开展。如今的学生该上怎样的劳动课?劳动的“课”与“育”如何有效落地?

场地足

多所学校启用劳动教室

在学校,也能闻到刚出锅菜肴的香气,看到生活的烟火气。

“闻着香气走,就能找到我们的红领巾小厨房了。”上周四,记者走进省锡中实验学校第一小学,教学处老师董圣洁让香味做导游,展示学生们的烹饪技术。爆炒茄子、蛋宝农场、双莓蛋挞……经过火热烹饪、精致摆盘,7道菜肴被逐一摆放在主席台。“原本以为我们的烹饪大赛会去食堂开展,没想到学校里有了个小厨房,太惊喜了!”四年级学生李俊宏激动道。当天参与活动的学生都表示,自己的劳动果实尝起来格外香。省锡实一小校长刘艺慧表示,学校还将改造升级小厨房,加装油烟机、水池、排污水管道等,让厨房功能更加齐全,方便学生开展活动。

同样在新学期启用全新劳动功能教室的还有无锡市河埒中心小学。“我们每周安排一个班级到食育工坊实践,学生能通过门口的24个可转动方块学习节气、习俗、农具的知识,在五谷区认识粮食。此外,实操区域配齐了厨房各类用具并有介绍,学生有充足的操作空间。”河埒中心小学副校长王心喆介绍,食育工坊的策划到落地共花了2年多时间,于今年开学正式启用。工坊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有5个普通教室大小。

河埒中心小学开辟“蕴曦田园”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并与学校附近的水秀社区联动,开展“小脚印共育花圃”“种子图书馆”等活动。融合校内外资源,学校现有农趣园、百草园和红领巾工作坊供学生开展活动,还与古湾农场、农博园等校外实践基地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劳动机会。

课程热

劳动课因校制宜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今秋开学,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在无锡市天一第二实验小学五(11)班最近一堂劳动课上,劳技老师蒋子晴带领学生做起了实木相框。他带领学生学习木工工艺,了解不同种类木材的特征,认识锯子、锤子等不同工具以及相框结构。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相框后,蒋子晴又引出了传统木工工艺中的榫卯结构知识。“学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蒋子晴表示,榫卯结构是学校劳动特色课程中的一块内容,相关的教学正全面推开。

上好劳动课,需要因校制宜开发课程。无锡市教育局相关部门紧抓劳动师资队伍建设,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行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资源,组建“专职+兼职”“专职+特长”“专职+专家”三种师资复合形式,满足基础劳动课程需要。目前,全市大中小学共有专兼职劳动课教师3974名,通过专业进修、教研引领、课题带动等方式,助推教师实现专业纵向或横向发展,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

理念新

劳动教育充满生命力

学生的劳动不应是“笨”劳动,他们应该在劳动中学会观察、思考甚至研究。

在省锡中实验学校第一小学,4只兔子和1只孔雀与学生一起生活。围绕动物伙伴,师生正分组研究不同课题。发现孔雀爱吃玉米后,学生带来不同种类的玉米种子,希望为孔雀提供最好的食物。在兔子的养殖区域,师生为其搭建了一座“城堡”,其中包括一个斜坡,兔子的粪便通过斜坡滚落到地上,滋润土地,形成了一个“生态圈”。“在学校东门种着一批五色梅,现在长势良好。但学生最初种植时,发现此前靠近石墙的一批死了,他们通过查资料、咨询专业人士,找到了原因,再次尝试种植时成功了。这个观察、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真正达到了劳动教育的目的。”校长刘艺慧说。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能囿于传统模式。刘艺慧表示,劳动不仅可以生产,还能创造。为了让学生看到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学校带领学生走进周边多个企业,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

学校让劳动教育体系化、多样化,家长更要学会“放手”。四年级学生林致宇的爸爸林颂平认为,劳动教育对孩子未来独自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件事让林颂平印象深刻:“孩子经常看我们做菜,没想到就因为这样对烹饪感兴趣了,第一次看他做菜时候,发现他注意到了很多细节,烧的菜也不错,一家人都很惊讶。”林颂平表示,通过这件事,他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可能性,并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劳动教育的热烈氛围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据统计,目前全市建立80多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个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70个“田间课堂”,设立120个涵盖工业、农业、科创等的劳动实践项目。 (记者杨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