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同学们,这就是劳育基地刚刚收割的稻谷,品种是甬优1540,籼粳杂交水稻……”近日,一场特别的劳动教育课程在福建省三明市高砂镇冲厚村的劳育基地开展。三明市沙县区金沙第二小学的50余名孩子在大屏前跟随劳育基地教师李金华了解秋收秋种相关农事知识。
提起劳动教育,李金华分享了一件趣事:“七月插秧的时候,城里来的学生在农民的指导下学习插秧,孩子们觉得很新奇,此前以为大米是从超市买的,到了这里才知道大米是从泥里长出来的。”
为扩充劳育资源,沙县区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农林资源,在南阳乡大基村、高砂镇冲厚村和夏茂镇东街村开设总面积300亩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包括农耕体验、蔬果采摘、茶事体验等劳动实践资源,推动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化、规模化、阵地化。
李金华说:“城乡教育各有优势,通过智慧教育设备,城乡教育可以相互补充。劳育教学活动也可以覆盖更多学生,让学生了解农业,了解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不忘根、不忘本。”
沙县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沙县区实施智慧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运用科技,借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盘活城乡教育资源。如今,在沙县,四季轮耕,一片土地就是一本教材;一捧稻谷,几盘秧苗,也是重要教具。新的技术条件下,广阔的自然空间成为开放的教学空间,乡村的丰富资源被纳入育人体系中,让教育获得更强的扎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