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在建设“科学之城”上勇当示范,在建设“产业之城”上争当表率,在建设“人文之城”上追求卓越——

“未来的城”,加速走来

□苏报驻高新区首席记者刘晓平


(相关资料图)

沿着太湖大道,一路向西,一座“汇聚创新、预见未来的城”呼之欲出。

时针回拨,2020年9月8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太湖科学城同期发布。坐拥“环太湖科创圈”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黄金交汇点,肩负着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使命与担当,太湖科学城从诞生起便注定不凡:要打造成以科创策源为立身之本、“四链”深度融合发展、山水园林意境的一流科学城。

时间车轮滚滚向前,苏州高新区以南大苏州校区为核心不断推动太湖科学城建设。如今,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区已经启用,首批500名本科生入驻,青春活力满溢庄里山。与此同时,环顾周边,一个个创新平台先后搭建,一批批人才落地生根,提速起势的太湖科学城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将创新要素和创新人才汇聚于此,释放出巨大的动能。

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为何持续升温?探寻,既要观发展成果的“表”,更要察内生动力的“里”。

作为太湖科学城的核心区,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积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在建设“科学之城”上勇当示范,在建设“产业之城”上争当表率,在建设“人文之城”上追求卓越,这座“未来的城”正加速走来。

创新资源集聚——

“科技之城”激发科创“大能量”

科技创新,一端连着人才和科研,一端指向产业和市场,进入7月,来自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的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澎湃而生。

7月10日,在2023年(第十五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第四届苏州科学家日活动上,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苏州中科地星创新技术研究所朱日祥院士团队,被授予苏州市顶尖人才团队称号,实现了苏州高新区“零突破”。

7月11日,在2023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上,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

前者展现人才引进成果。“加快推动项目产业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奉献苏州力量。”带领着团队落户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朱日祥院士对未来满怀憧憬。

后者聚焦成果转化。长期以来,氮化镓激光器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被海外厂商垄断。此番长光华芯签约“国字号”,双方在联合建设氮化镓激光器联合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苏州镓锐芯光科技有限公司,加速推进国产氮化镓激光器芯片产业化进程。

科技创新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如何让创新动能更强劲,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生金”?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大手笔谋划、大手笔推进,持续激发科创“大能量”。

为了打造一流的创新资源集聚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积极引导优质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健全更为协同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水平。

进一步构建集聚人才的“磁场”,当前,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正加快引育一流创新人才团队,精心打造好高品质人才社区,推动科技、教育、人才有效联动,以“人才高峰”引领打造“科技高峰”“产业高峰”,打造“海归人才首选地、创新创业示范区”。

除此之外,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围绕科技企业全链条服务,集聚更加专业的科技服务机构,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供给,打造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环境,构建更加高效的成果转化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塑造要素融合共生的区域创新生态。

强链补链延链——

“产业之城”链上发力“链”出硬实力

一链成一片,一链一世界。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产业链至关重要。谁拥有产业链优势,谁就会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主导权。

“现在企业所需的原料产品,80%以上都能在周边找到供应商,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自2022年入驻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以来,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发展迅速,产品车规片从原来年产量40万片提升至100万片,“这里完善的产业链条是企业发展的最强助力。”该公司总经理彭彪说。

一道技术难题的破解是最佳案例。

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电力电子热管理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的液冷技术在国内业界领跑。去年,在车规级IGBT散热底板的除镍带加工中,毫厘遇上了难题:在IGBT芯片与底板的焊接中,需要设置一道防止焊料流动的0.01mm宽度“护城河”,在探索多次失败后,毫厘的技术人员一度陷入了困顿。

转机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在一次辖区提供的交流平台上,毫厘在与光韵达(苏州)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交流切磋时,双方迸发出了灵感。就此携手合力,经过几个月的共同努力,终于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用于IGBT底板阻镍带加工的设备,精度和效率完全达到技术要求,目前这款产品已应用在毫厘的试制线中,未来将在车规级IGBT底板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链”上发力,“链”出硬实力,“链”就新未来。近年来,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持续优化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光子、数字与智能、高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聚焦工业母机、移动云、绿色低碳等优势领域,加速推动行业前沿性、交叉性及“卡脖子”等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打造一流产业创新集群,以“产业集群”锻造“产业生态”。

在强链同时,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注重补齐产业创新短板。今年5月,西门子长三角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落户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这是西门子设立的首个国外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将通过与区域企业的合作共创,为长三角地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人才培养提供新动能。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链”出高质量,关键要找到“支点”。

今年以来,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引入培育了ESR太湖科学城光子科技园项目、ZAP中国总部、德国爱普公司中国研发生产总部、厨芯科技总部、金橙子中国研发总部等一批龙头型带动型的旗舰项目,进一步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拉动力。

“链”通资源、“链”聚力量。当前,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抢抓“环太湖科创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交汇点机遇,以前沿技术产业化为主攻方向,聚焦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新兴产业以及区块链、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风口,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关键性技术研发项目,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突出“产城人”融合发展——

“人文之城”融出宜居好福气

7月22日,名校与名城“双向奔赴”迎来了闪耀时刻。随着首批500名本科生入驻,南大苏州校区正式启用。

看着校园日长夜大,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对周边居民来说,满心欢喜溢于言表。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持续擦亮高新区教育金字招牌,串起“南大附属学校教育链”,家门口的“好学校”佳音频传。

两所“南大系”学校建设项目于今年4月开工,其中,南大附属幼儿园工程桩基施工已经完成,计划明年4月竣工交付;南京大学附属初级中学也进入基础施工阶段,计划明年7月竣工交付。

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城,需要别具一格的城市载体。

今年以来,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加快南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筹划建设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国际创新联盟、人工智能国际创新平台,加快清华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等院所平台建设。如何将科技之光、城市之美、生活之便相互融合、相互碰撞?

放眼全球知名科学城,其中成功经验之一便是“产城人”融合。借鉴这一经验,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正通过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布局更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商业配套等举措,让城市升腾“烟火气”,让“人文之城”的卓越追求变成居民的宜居好福气。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一直以来,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着力构建实验教育链、科技城教育链、南大教育链“三链协同”教育品牌。其中,“南大苏州附属学校教育链”的建设,以初中为核心,打造“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资源团组,三所学校总投资约10.66亿元,总占地面积11.61万平方米,建成后增加学位4200余个,串联起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

接下来,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将进一步推进南京大学苏州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建设,加速推进总投资6.11亿元的苏州实验中学太湖科学城校区、科技城实验小学玉屏校区及通安第三实验小学等建设,全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对标国内外最高水平,突出“产城人”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产业集聚区、融合发展先行区、生态宜居样板区,太湖科学城“两轴两带、一核多片”的整体空间布局出炉:两轴指的是,太湖大道科创发展轴、环湖科创联动轴;两带指的是,太湖科学田园风光带、大运河文化带;一核是综合科创核;多片是多个产业转化片区和生态文旅片区。与此对应,商贸载体和配套提档升级加速。星悦里、丰茂里、星悦荟、雪世界、龙之梦等一批高品质商业综合体纷纷落户、启用,商圈规模不断扩大,商业业态加速更新,城市能级实现新提升,让居民生活既有烟火俗常,也有诗意清欢。

今年是太湖科学城“全面建设突破年”,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以奋斗者的姿态、探索者的勇气和先行者的自觉,加快建设一流太湖科学城,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画卷在太湖科学城变为现实图景。”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苏州科技城党工委书记卢潮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