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对外开放吸引广大市民

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成年轻人精神加油站

“文化粮仓”,好戏连台;“森林书苑”,心灵家园;“运河之舟”,扬帆起航。自去年底正式对外开放,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不仅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更成为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高地。

一系列精品演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吸引了广大市民,尤其是大量年轻人的目光与脚步,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精神文化舞台。

北京艺术中心

音乐剧、先锋戏剧、沉浸式表演

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地标,北京艺术中心的魅力不仅局限于夜晚的璀璨与热闹,白天的它同样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9月6日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北京艺术中心戏剧场,音乐剧《北上》正在排练,为该剧9月7日的首演做着最后的磨合与准备。作为2024年度“大戏看北京”展演剧目,这部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出品、制作的音乐剧的上演为北京艺术中心9月的演出拉开序幕。

2024年是北京艺术中心的开幕元年,自揭幕至9月3日,北京艺术中心举办各类演出190场、艺术活动176场,服务观演观众10.94万人次、参观观众13.59万人次。北京艺术中心突出演出的现当代性、时尚、跨艺术门类融合的特点,更多着眼年轻观众和市场培养。“一方面,北京艺术中心会引入国家大剧院的经典演出,让副中心的观众也能欣赏到经典的高雅艺术。”国家大剧院艺术中心运营管理部李宵伊介绍说,如原创歌剧《运河谣》、原创话剧《林则徐》等优质剧目,捷耶夫斯基与马林斯基乐团、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俄罗斯芭蕾舞蹈家扎哈洛娃、国际著名钢琴家郎朗等国际知名艺术家与艺术机构同步登台北京艺术中心。

“另一方面,北京艺术中心会在观众年轻化,以及演出类型的多样性等方面做更多的尝试。引入音乐剧、现代舞、先锋戏剧、沉浸式表演等艺术门类,拓展演艺新场景,构建开放多元的艺术生态。”今年7月在北京艺术中心露天剧场上演的国家大剧院新制作话剧《仲夏夜之梦》就吸引了大批年轻剧迷多次打卡。今年下半年即将引入的音乐剧《猫》《安娜·卡列尼娜》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北京艺术中心结合剧院特色策划管风琴艺术周。此外,北京艺术中心还根据区域观众的艺术需求积极引入亲子类、家庭类演出,填补区域内亲子类优秀演出的空白。

截至2024年8月,北京艺术中心已成功举办170余场公益艺术活动,通过周末音乐会、公共空间普及演出、主题艺术周、艺术体验工作坊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城市副中心的广大观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休闲生活。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精品展览、文创市集、体验活动

9月6日10时,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准时开门,“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厅前就开始排起长队,此后的观众络绎不绝。据统计,截至8月中旬,“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开幕50余天,已接待观众86万余人次。“‘三星堆’展览每天的体量太大了,最多的时候这一个小小展厅一天的接待量就达到3万人次。”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公众服务部讲解主管刘萍说。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自2023年12月27日开放以来,观众日参观人次不断攀升,截至2024年8月中旬,共接待观众170余万人次。博物馆推出四大类型展陈,其中,基本陈列“京华通惠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通过八个部分超过1000件文物、艺术品,以时间为轴,生动还原大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吸引了众多观众。“对于观众,尤其是青年人更多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有非常大的帮助。”刘萍说。同时,博物馆还开展北京文化、运河文化、非遗文化、民族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44场,累计参加少年儿童及家长1200余人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89场,参与观众万余人,社会反响强烈。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放以来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展览周、文创周、阅读周、电影周四大主题周都有相应的活动,其中,文创市集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这些摊位展出与古都北京、大运河文化、馆藏文物等息息相关的多款文创产品,包括冰箱贴、书签、摆件、帆布包、盲盒、护肤品等形式。不仅传递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艺术美感与生活实用相结合。

除文创产品外,还有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让年轻人感受到博物馆的无限乐趣。非遗体验项目、国潮文创、传统手工艺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游客和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体验。“多种非遗传统工艺的展示,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感受传统工艺的机会,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城市图书馆

“非遗零距离”、古籍修复技艺演示

北京城市图书馆作为北京的一个文化新地标,如何吸引年轻群体前来打卡阅读学习?在首都图书馆宣传策划部副主任李凌霄看来,北京城市图书馆本身就充满无限的新鲜感和向上向前的时代感,对青年读者极具吸引力。这样的一个综合性文化阅读空间,考虑到当下都市里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很大,大家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时间越来越有限,在他们觉得图书馆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时候,想要吸引这些年轻人重新再回到图书馆,就不能再是一个传统样式的图书馆。

北京城市图书馆亦称“森林书苑”。“我们会考虑不断地丰富馆藏,将这里面蕴含的文化因子及知识元素提炼出来,进行再创造再加工。就是在图书馆里面设置多个可以沉浸式体验与交流互动的文化场景。”李凌霄说道,这样青年读者来到北京城市图书馆的时候,就不会只是走马观花地观看一下天花板级的建筑空间,他可以完全融入到这些文化的场景里面,愉悦心情放松自己的同时,也能够有所体验与学习。

北京城市图书馆自从开放以来就非常受读者欢迎,尤其是被大厅里的知识山丘所吸引。“我们曾经在知识山丘接待过一位来自土耳其的读者。他非常用心地在知识山丘上找土耳其语的阅读名言,最终没有找到,给我们建议一定要增加土耳其的语言。”李凌霄说道,就在今年暑假,还在此接待过一家在丹麦的华裔家庭,两个孩子特别喜欢城市图书馆,他们在知识山丘里找到丹麦语的阅读名言,当时特别开心。

今年城市图书馆举办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就有非遗馆的主题活动“非遗零距离”。这一活动请了很多不同领域的非遗项目传承人来到图书馆现场跟大家交流,展示非遗记忆,并手把手教现场观众读者体验非遗项目,回归传统文化的那种生活氛围。

“另外就是古籍馆,目前每周二、周五都有首图古籍修复师给现场读者演示古籍修复技艺。读者可以近距离地观摩古籍修复师如何将那些残缺的书页修旧如新。与此同时,古籍修复师还会向读者分享古籍文献装帧设计的技法知识。”李凌霄如是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