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12日,第八届全国资源地质大会在兰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矿产分会、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绿色评价研究中心主办,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承办。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及甘肃自然资源厅的相关领导出席本次会议。

图为会议现场

聚焦“加强资源地质勘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主题,出席本次会议的26位领导、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专题交流分享,大家围绕地质找矿勘查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新方向,以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要进展、矿业资本运营与实践、地勘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来自有关部委的专家指出,资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在当前全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保障国家能源和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显得尤为紧迫。面对国内外资源供需格局的变化,有必要构建国有非油气地勘队伍的新体系,通过构建中央与地方协同、公益性与商业性相衔接的新机制,通过政策包括财税支持,鼓励企业积极投入找矿工作,通过推动绿色勘查,加强行业监管等,确保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障矿产资源的高效勘查、开发、利用。

图为会议现场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会议上,甘肃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尚晓龙介绍,近年来,甘肃省推动矿山由“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变,矿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开发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相继建成68座国家和省级绿色矿山。同时,甘肃省积极构建成矿与找矿研究、综合利用研究、绿色发展研究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推动现代化技术和传统勘查技术手段深度融合创新。青海有色地勘局的代表也分享了该局在绿色勘查方面的成功经验。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建国表示,近年来,该局依靠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相继建立了“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和“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使该局在绿色勘查、实现找矿突破中尝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甜头。

理论和技术创新也是本次会议热议的话题。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肖克炎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为未来找矿工作带来新的契机。通过研发专门的人工智能找矿预测模型和新一代矿产勘查评价软件平台,能够实现从传统工具软件到智能专家系统的转变。这不仅提高了矿产勘查的效率,也极大地提升了找矿预测的精度。肖克炎认为,未来应着力开展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大数据综合信息预测评价,这将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紫金地球物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会议上了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震旦三维激电系统”的突出成果。

当前,矿业发展正在进入资本驱动与多方协同的新时代。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代表提出,通过借助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地勘单位能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矿业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同时,地勘单位应通过实施重组整合的方式,迅速扩大规模效应,特别是通过横向和纵向的业务重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上下游一体化运作。

甘肃有色金属地勘局则介绍了“白银找矿模式”中多方协同的作用。即通过科研先行、多方联动、整装勘查的合作机制,集中政府、企业、地勘单位的智慧与资金,为找矿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在老矿山深边部找矿方面,该模式为快速找矿提供了成功范例。

图为考查现场

会后,与会代表与会人员还考察了白银集团部分露天矿遗址、火焰山——折腰山铜矿新一轮找矿钻探施工作业区和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李建平谌艳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