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租赁出行领域,共享单车一直是主流。多年来,共享单车在规范化划定运营停车位、定期检修等管理措施下开始迈入运营正轨,为绿色出行做出贡献,为“最后一公里”增加便利。然而共享电动自行车想要混入互联网租赁队伍,却不那么容易。
引发争议,共享电单车推行路漫漫
近期,无锡江阴市有一批共享电动自行车投放使用,引发了不少争议。尽管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出行选择,但目前绝大部分城市都不允许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规定电动车需登记上牌,并配置安全头盔、脚蹬等,但共享电动自行车不仅无法上牌,部分车辆甚至连脚蹬都没有,大大增加了骑行安全风险。
不仅如此,无锡江阴市部分投放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也和当下很多地方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实施意见相悖。根据无锡市2018年7月14日下发的《市政府办公室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实施意见》,无锡市要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笔者了解到,无锡市城管局已于2018年9月在全市开展集中执法行动,全面清理共享电动自行车。
品类特殊,正常交通秩序遭冲击
共享电动自行车为什么在绝大部分城市都被禁止呢?除了不符合规定外,核心原因还在于其品类特殊,对交通出行秩序造成了极大冲击。共享电动自行车体型较大,对现有道路通行、停放资源承载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共享电动自行车存在私自改装、提升车速等问题,威胁着使用者的生命安全;由于相关法规监管尚不健全,共享电动自行车的骑行者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淡薄,逆行、闯红灯、不戴头盔、酒后驾驶、多人骑乘、走机动车道等违法行为频繁,给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共享电动自行车不是独立存在的,与之配套的交通系统规划、停车管理、企业规范、用车规范、资金安全、信息安全都要相应完善。贸然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必然对现有的交通秩序形成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城市管理者应放慢引入共享电动自行车的脚步,等一等发展中的城市和出行中的人们。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