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团队全体成员与土家族人们共舞)

“阿咯滴,阿巴舍拉噫哆唔(土家语)”,土家族人们手拉手围成同心圆。他们随着吆喝声和锣鼓声,躬腰屈膝,以身体扭动带动手的甩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推进同心文化载体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长沙医学院“彩虹桥”三下乡团队于2023年7月10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靛房镇芙蓉文化广场,与土家族人们共跳摆手舞。

​(图为土家族乐器)

“彩虹桥”团队有幸邀请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靛房镇土家文化协会会长--吴成明。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湘西土家族摆手舞,土家语中叫做“舍把舞”。每逢庆贺新年、迎接客人或庆祝丰收时,土家族人都会表演摆手舞。他详细介绍了摆手舞的动作内涵,比如单摆出场、穿草鞋、砍草、犁田、播种等。这不仅方便同学们通过联想记忆舞蹈动作,还让他们了解到摆手舞背后所记录的社会生活内容,具有娱乐交往和沟通交流的作用。

(图为队员学习摆手舞动作)

起初,同学们站在一旁看到大家同手同脚的动作,联想起军训时的走正步动作,他们皱起眉头,眼中带着些许疑惑。一些擅长舞蹈的同学们跃跃欲试但心存胆怯。在吴成明会长的耐心指导和纠正下,同学们终于能够踏着铿锵的鼓点跳起摆手舞来。此外,圆圈中心站着第九代打溜子非遗传承人--彭忠英。他向同学们展示了土家族的“登罐盖子(土家语)”和“梯坯(土家语)”。在没有锣鼓的年代,土家族人们使用“登罐盖子(土家语)”作为鼓,用“梯坯(土家语)”作为锣,两者声音错落有致,“卞卞卞咚咚卞咚咦咚卞咚咚~(土家语)”。同学们对此感到好奇并纷纷上前。彭忠英先生耐心地教导同学们如何敲锣打鼓,他屏住呼吸,双手握槌,嘴里吆喝着再猛地一击,欢快的摆手舞再次舞动起来。

​(图为土家族小朋友们和队员合影)

在源远流长且多元化的中华文化中,民族文化融合至关重要,而文化的交流往往是一场双向奔赴。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共享,“彩虹桥”团队致力于在靛房支教推行多元文化教育,特别是教少数民族儿童学唱汉族歌曲。

​(图为队员教土家族小朋友们唱爱我中华)

阳光透过葱郁的山林洒在土家族的小村庄里,孩子们早早就聚集在一起,等待开启学习歌曲的旅程。尽管孩子们对新的汉字和曲谱感到陌生,但他们积极而热情地学习。他们紧紧地盯着同学们的嘴唇,努力模仿发音和节奏。一些孩子还用手指敲击着自己的腿部,感受着音乐的节拍。而其中一位小女孩却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她的面庞晒得黝黑,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透露着迷茫。同学鼓励她放开声音,用心去感受音乐。小女孩羞涩地闭上眼睛,小声地吟唱起来,随着音乐的推进,她的声音逐渐响亮起来,音准也越来越准确。他们跟随同学们的节奏,挥动着五星红旗,跳动着身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些汉族歌曲的感情,将土家族的独特韵味与汉族的优美旋律相结合。

​(图为土家族小朋友们学习唱歌)

歌舞作为艺术的形式,在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具有巨大的力量。同学们学习摆手舞中特有的手势、动作和节奏,来感受土家族人民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精神。同学们教土家族儿童学习汉族歌曲,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对汉族文化的了解,从而建立起跨文化的桥梁,这座桥梁能够跨越语言障碍与民族隔阂,有助于建立一种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