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

杭州余杭仁和东塘村村口桥头,满树麻雀叽叽喳喳,合着街角“阿其夜宵”霓虹灯闪烁的节奏。

村里人摇着蒲扇,三三两两路过。有人推开“阿其夜宵”的玻璃门进来,熟悉地喊一声:“老板,豆腐面两碗。”

“阿其夜宵”老板兼厨师是48岁的史克其。这个中等身材的男人就是东塘村村民,大半生几乎都没离开过家乡。

“阿其夜宵”搬迁过三次,但每次搬迁都还是在桥头这段长度不到100米的街面上。最近一次是去年,新店面有100平方米,能放下20多桌,年租金只有3万元,阿其和老婆很满意。

今年年初后,这家乡村面馆因为疫情或歇业,或生意清淡,恢复景气时已是火热的6月。不过,经历疫情后,大家吃夜宵的时间提前了,史克其也把打烊时间从凌晨3点提前到了凌晨1点。

这一期的“小店热一‘夏’”,我们来看看阿其的故事。

夜晚的面馆人来人往

跑堂阿姨总找不着方向

村口这座蓝色的钢构天桥,一到傍晚就开始热闹。有人带着孩子来桥上纳凉,有人手提刚买的菜匆匆而过。

下班了,附近电扇厂的四个小伙总是组团来吃面。

穿蓝色工装的本村小伙,习惯性地点了一份砂锅煲。另外三位是住隔壁村的工友,点的是肉丝豆腐面。

“豆腐面是后来流行的,我们村以前一直吃砂锅煲,我一周吃一次。”本村小伙津津有味地嗦着粉丝,边上三个小伙呼呼吹着面条,等晾凉。

小伙干脆利落,吃完起身走了。店里慢悠悠吃着炒菜品着小酒的,基本都是本地大叔。

小店食客多是男性,大叔们习惯先喝酒吃菜,然后再吃面。

店里跑堂的阿姨特别可爱,因为找不到是哪桌点的菜,总是端着菜在大厅打转,转上几圈,好像才找到方向,把菜送到客人桌上。

阿其则在后厨忙碌。

凌晨3点睡觉,下午5点开始干活,他的作息完全异于常人。这种节奏,至少已经坚持了15年。

“儿子今年高考,但成绩并不理想。”说这句话时,阿其脸上是无奈,手上烧面的动作不停。

刚开店时

曾是全村唯一的深夜食堂

在开夜宵店前,阿其是獐山煤气瓶厂的工人。

当年,这个沉默寡言的乡下男人从工厂辞职时,老婆苏琪是反对的。后来,阿其在村口桥头找了个只能放下6张小桌的门面,做夜宵,主打粉丝煲和豆腐面。

刚开店那两年,“阿其夜宵”是全村唯一的深夜食堂。

粉丝煲其实是模仿附近一家饭店的。因为同质化竞争,夜宵店开始时很少有人光顾,只有深夜巡逻的警察、村里巡防的网格员会经常来吃个煲。

有一次,客人说要吃豆腐面,阿其胡乱烧了一碗,结果意外好吃。于是,村里人一传十,十传百,都来店里点豆腐面吃。

即使打烊时间从原先的凌晨3点,提前到了凌晨1点,招牌豆腐面每天还能卖出200多碗。其中,25元一碗的牛肉豆腐面占一半,另外还有牛肚、河虾、肉丝、大排豆腐面。

另外,15元一份的砂锅煲,有粉丝、青菜、腊肠、牛肉、油豆腐和荷包蛋,用料扎实,性价比很高。

村里人吃面喜欢配菜,店里的小炒特别入味,大蒜炒牛肚、鸭胗炒茭白、鸭肠炒青椒、红烧鸡爪……都是阿其拿手的颠勺好菜。

“本来店里生意真的很一般,就是靠了那碗豆腐面。”阿其笑笑说。

除了本地村民来吃,还有从隔壁良渚、瓶窑过来的,甚至还有人开车从临平、德清赶来吃。阿其凭一己之力,掀起了一股小小的“杭儿风”,带火了整条街的餐饮生意,村口陆续开出烧烤、炒菜、面馆等好几家饭店。

老婆苏琪是看着店里生意好到忙不过来,才从厂里辞职来店里帮忙。后来又雇了本村阿姨来跑堂。

食材采买和料理都是老婆在做。她每天7点起床到店,菜市场的新鲜面条、电商平台的肉和菜会陆续到店。

处理起来比较麻烦的是面条和牛肉。面条需要焯水过冷后晾凉,这样烧起来才有筋道,不容易糊。苏琪会一份份先分好,这样老公烧的时候就方便不少。牛肉要先腌制1小时,再小火慢煮大半天,出锅后,全部切片备用。

现在一天能卖200多碗

面馆生意已恢复正常

桥头商铺陆续拆迁,阿其之前租过的两家店面也相继拆了。

每次迁店,他都会找离老店最近的店铺,三次迁店距离不超过100米,生怕老客来了找不到。

巅峰期,“阿其夜宵”做晚上10点到凌晨3点的生意,一天能卖300到400碗面条。

碰到疫情,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午夜12点后,食客骤然减少了。

今年过完年,因为仁和、良渚的疫情,“阿其夜宵”歇业一个多月。

4月底,小店短暂开了四天,又因为涉及次密接人员活动轨迹,被迫歇业一周。正儿八经重新开张是在5月4日。

不过,疫情也带来了不少意外的惊喜。比如,很多人来阿其这里吃晚饭,晚饭吃好是8点多,吃夜宵的人就接上趟了。

阿其觉得,傍晚后的这波生意,自己要抓住。“12点以后也没啥人”,他索性夜里早点关门休息。

老婆苏琪白天在店里干活,不知不觉忙到中午。很多人看店里白天有人,就来问:能不能烧一碗面吃?

也许是天气热了,大家更愿意来外面吃饭,阿其又增加了早上9点到下午1点这档营业时间。不过,中午他还在呼呼大睡,只有苏琪在忙。

在4月底短暂开业的那几天,一天卖不到50碗面。回归的5月,生意也不理想。

但是,从6月初开始,“阿其夜宵”的生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现在每天进货就要花1800块钱,能卖200多碗面条了。”

真好,这是希望。(记者 施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