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重点工作任务15条具体举措,站在“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的新起点上,京津冀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启了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在10月22日举行的第三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上,三地签署了《深化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明确协同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放大改革综合效应5大重点工作任务15条具体举措,以促进三地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推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就进一步推动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提出三点展望:一是以“超一流”创新生态加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完善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科技信息、技术成果、创新人才等资源三地共享。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强化北京创新优势的溢出效应。二是以“高精尖”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三地“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一链一策”开展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前瞻布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托三地自贸试验区重点区域,建立园区协同对接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三是以“最优质”营商环境汇聚国内外优质资源。深化口岸合作和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自由便利的“零阻碍”京津冀。开展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合招商行动,探索建立跨区域布局企业联动服务机制,着力提升企业扎根京津冀的获得感。

天津市副市长李文海表示,天津将坚持战略牵引,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依托天津滨海、北京海淀、河北雄安等核心承载区,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河北环京地理优势结合起来,合力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共同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标高端先进,联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联合开展重大制度创新试验,进一步深化改革,携手共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更大力度为国家试制度。同时,释放政策红利,构建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支持天津、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合力打造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便利往来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重点的政策服务体系,让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成为环境最优的企业投资发展区域。

河北省副省长金晖提出,河北将不断强化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联动创新,推动自贸试验区再上新台阶。各方既要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上迈出更大的步伐,积极对接CPTPP、DEPA的高标准监管规则,重点在产权保护、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快探索,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又要在推进产业链形成创新方面取得成效,结合三地自贸试验区的产业定位,梳理产业协同的政策障碍,打通堵点卡点,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群;还要在推动开放通道建设上实现更大的进展。借助北京空港优势,完善区域枢纽航线网络布局,建立天津海港优势,充分发挥河北海港优势,优化港航物流网络,推动京津冀国际运输通道的建设。

记者从会上发布的《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报告(2024年)》了解到,2021年—2023年,三地自贸试验区形成6项面向全国推广的“最佳实践案例”,占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同期“最佳实践案例”总量的14.63%,制度创新成果惠及全国。仅过去一年时间,三地自贸试验区就探索形成了15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晏澜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