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近年来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双区”发展战略,烟台作为核心城市之一,制造业要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区域企业要实现“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的“三换”,作为区域内的一所“双高计划”校,烟台职业学院该如何服务区域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烟台职业学院依托“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群,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链各岗位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提升教学团队对区域发展的配套服务能力。
【资料图】
分层培养分类发展,培育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
作为学校引进的首批博士,短短几年间,邢勤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很快就从一名青年博士成长为深耕职业教育的多面手,在教学、科研、大赛、重点项目等方面发挥出极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这得益于学校畅通的教师成长通道。
在烟台职业学院,一名新入职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是非常明确的:新入职教师“青椒工程”、双师型教师“工匠工程”、骨干教师“拔尖工程”、专业带头人“名师工程”和专业领军人才“领雁工程”。
纵向上,学校对教师进行分层递进培养。对新教师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培养;对“双师型”教师,遴选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及企业能工巧匠为师傅,实施精准化“工匠工程”;建立骨干教师成长档案,以名师大师为导师培养专业拔尖人才;发挥行业领军人才辐射带动作用,为专业带头人制定名师工程方案;支持团队负责人申报国家级领军人才,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打造行业权威,发挥领军人才“领雁”作用。
横向上,每一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专业教学、实训技能、科研服务三个方向分类发展。以教学名师为核心,打造优秀专业建设和教学团队,引领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以技能大师为核心,形成优秀高端的专业实训技能人才团队,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在技能攻关积极作用;以博士、领军人才为核心,培育在行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带动团队提升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
遵循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烟台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1年被立项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对接1+X证书,建立“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烟台职业学院,教师不是按照传统教材上专业课。
学校与烟台艾迪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域龙头企业共同成立了烟台市机电职教集团,与企业一起将职业工作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及时融入课程标准,重构课程体系、教学流程,形成岗证对接、课证融合、教培一体、工作导向、书证融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
教学团队对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将工业互联、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专业课程按照智能化程度,由简单到复杂,分成机电产品基础能力模块、智能装备机电集成模块、工业机器人系统模块、智能生产线系统集成编程及联调模块等四个模块,以“1+X”证书等教学成果体现学习成效,构建从基础、核心到拓展的金字塔式专业“1+X”证书体系。
此外,学校还借助信息化技术平台和智慧教室,结合西门子全生命周期生产线,构建“课堂教学+虚拟仿真+实操训练”一体化的全时域、全空域智慧教学环境,打造智慧课堂。
深化工学结合,打造校企双向交流平台
谈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企业反应平淡。校企合作如何能实现“双赢”?烟台职业学院蹚出了一条路子。
学校与鸿海科技集团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杰瑞集团等15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为企业输送紧缺人才,实施现代学徒制、订单和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联合一体化招生招工1200余人。
此外,依托山东省高校优质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学校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产线升级改造等技术支撑服务。机械工程系教师王仲勋受邀为山东禹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新型减速机的研发,使产品造价降低40%,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00万元以上。
学校还推进校地深度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转型人才升级。学校与西门子共建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中心,满足区域内急需的智能工厂运维工程师等岗位在职培训,完成在岗职工转型升级培训400人次。
“接下来,学校将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培养培训更多智能制造领域骨干教师,引领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型复合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烟台职业学院校长温金祥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欧媚 通讯员 于仁萍 宫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