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樊老师加盟,企业打了翻身仗!”陷入发展瓶颈的湖北贵族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聘请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樊红梅担任设计总监,成功开发出钛保温杯系列产品,创建了中国保温杯高端品牌——TAI(钛度)。新产品上市第一年,销售额就超过了3000万元。

像樊红梅这样的教师,在黄冈师范学院还有很多。近年来,该校推动“编制在黄师,工作在企业”进程,深化校企合作,服务地方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走出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的“黄师”道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把企业研发“请进”高校

黄冈华阳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在湖北罗田县三里畈镇的医药化工企业。2020年,该公司董事长熊沣一行应邀来到黄冈师范学院,就公司与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与化学化工学院达成合作共识,至此,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又承担了公司研发中心的新任务。截至2021年底,双方合作已经申请到财政资金支持2833万元,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达到14亿元,并带动300人就业。

近年来,企业走进黄冈师范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智力资源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已经成为在黄企业的一种新选择。黄冈师范学院以服务黄冈为宗旨,积极调配资源,助力企业创新,切实增强黄冈工业高质量发展硬实力,成效显著。

程晓敏教授、刘小俊教授带领孙川、邢世雄等博士组建的研发团队,与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协同攻关,在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加工智能化通用化、化工装备绿色化与智能化集成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均优于国际水平:肥料加工效率提高200%;包装效率提高60%;节能节材在20%以内。

2021年,学校获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5项,软件著作权项233项。在高纯石英砂材料等领域,学校通过近些年持续引导、鼓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利群,为开展社会服务、推进成果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教授博士为企业“打工”

2019年,湖北金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麻城市木子店镇投资兴业,聘请黄冈师范学院教授郑永良领导团队,围绕大别山适生性食药用菌栗蘑、羊肚菌、赤松茸等珍稀食药用菌,开展种质选育与创新、绿色栽培与示范、活性提取、精深加工与转化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目前已有11名博士加入。2021年,企业接收农户120人实现就近就业,吸纳帮扶精准扶贫户52人,被麻城市确定为“扶贫车间”。

2021年,在湖北省第九批“博士服务团”总结表彰会上,黄冈师范学院教授刘志作为全省20名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之一,受到通报表扬。和他一样,青年博士郑申棵、杨海如、李琳玲分别受聘于湖北中船重工贵金属有限公司、湖北朝欣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湖北大别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科技副总”。

2022年,学校又有4位老师入选湖北省“院士专家企业行”,刘小俊教授为湖北精诚钢结构股份公司开展工业建筑钢结构的设计、制造及安装指导,李建明教授为湖北中达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机器视觉和5G通信技术应用指导。

在黄冈师范学院,主动融入企业、在“打工”中积极贡献智慧、实现个人价值,已经成为教授、博士们的新追求。2021年,湖北省教育厅“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中,该校有34项获批,位居全省地方高校前列。2021年,学校教师承接企业委托横向项目534项,引进资金近亿元。

搭建产教融合政策平台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该校实施“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开启了百年黄师“人才兴校、人才强校”新的历史征程。学校现拥有正高138人、副高437人,博士415人,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近50人次,已经成为黄冈高端人才蓄水池。

为充分发挥人才价值,助力黄冈经济发展,黄冈师范学院通过搭建平台、政策鼓励、制度支持等方式,通过湖北省“院士专家企业行”“博士服务团”“科技副总”等服务基层计划,安排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政府机关挂职锻炼。学校修订相关制度文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挂职期间享受工资、校内津贴和福利,购买意外保险、报销往返交通费,在干部提拔任用、职务职称评聘中优先。同时,学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实现学校与地方同频共振。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必然举措,是发挥高校科技和智力优势,为黄冈加快建设鄂东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黄师智慧和黄师力量的实际行动。”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陈向军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徐峰 朱泽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