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胡卫平教授在“中国孩子最缺的是什么素养”讲座中指出:“影响学生创新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评价,如果我们评价的内容偏重于知识本身,老师就不会重视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不仅是一种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工具,更是优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对教学起导向作用。遵循科学课程标准“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本文通过总结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小学科学区域评价模式的实践经验,从找准定位出发,围绕实验教学过程性评价、基于问题解决的实验操作评价和指向思维提升的书面评价三个维度,按时间轴阐述对小学科学区域评价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摸清“家底”,找准定位

区域科学教学基本状况调查。主要从学校科学教学软硬件“家底”、“实验的真实开展情况”、“科学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目的是为实验评价方案的制定提供详尽的参考数据。分析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小学科学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实验室数量不够和仪器不足、教师自身发展要求不高、科学课堂教学模式陈旧等。

科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调查。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自身实验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学习。我们通过教师实验操作比赛、教具创新设计大赛,调研随堂听课等途径了解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发现专职教师专业水平较高,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是有能力的。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科学专职教师缺乏对于器材改进和创新方面的思考,从侧面反映出平时实验教学实践不够。二是兼职授课教师实验能力欠缺,部分兼职授课教师连做好演示实验都不会,主要靠讲实验和背实验。科学学科评价模式现状分析。区域科学评价模式相对单一,只有书面测试,且考查内容以识记为主,这导致学科教学方向偏离。因语文、数学教师在要求学生识记方面更胜一筹,部分学校领导偏爱安排语文、数学教师兼任科学,有学校甚至将此安排作为科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经验”之谈。导致科学专职教师实验教学积极性不高,带偏了科学教学方向,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提升。

理清思路,有序推进

实验教学评价的实施需要行政支持,才能稳步、有效、持续推进。借湖州市科学中考出台实验操作考查的“东风”,我们通过积极与南浔区教育局沟通,赢得行政支持,首次决定将实验教学评价纳入学校质量考核,进而有序推进和开展。

制定研究历程框架。制定试行方案,选取3所不同层次的学校作为基地校先行。评价方式的优化主要从“过程性评价”“学生操作评价”“书面测试评价”三个维度展开,每个维度间相辅相成共同助推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历程框架如图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