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帮扶入手,雪域高原与江南水乡人才培训、技术交流、文旅融合不断加速——
(资料图片)
智力援藏,苏州林周双向奔赴
7月7日,苏州林周综合检测能力体系建设培训班开班,来自雪域高原西藏林周县的19名大学生,端坐在位于西园路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室里,认真听讲,接受专业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
“这是苏州智力援藏的一次探索,为林周县构建专业化综合性的检测中心跨出了坚实一步。以前援藏是搞基建、修桥铺路,现在是智力援藏,帮助当地建立‘自我造血’系统。”林周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苏州第10批援藏工作组组长肖军说,希望林周和苏州一起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肩并肩、齐步走。
日前,苏报记者专门赶往林周县采访,记录了苏州援派干部及组团式帮扶体系在雪域高原上镌刻下的闪亮足迹。
苏州林周两地情,雪域江南一家亲,援藏的故事在互动中不断升温。
一体化产业链+多元化经营模式,引导林周产业走出特色致富路
“以前都是农民放牧、三五成群的那种,现在产业园建起来之后,在精细化管理和草料配比方面,都比以前纯放牧好一点。纯放牧的话,牦牛生下来7到8年才能出栏。我们产业园的牛,2.5岁左右就能达到出栏的标准,也就是300多公斤。”在林周县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牦牛繁育基地生产场长羊海明向记者介绍。
西藏地区养殖牦牛已有上千年历史,林周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河上游澎波曲流域,拥有505万亩天然草场,是拉萨第二牧业大县。但是,林周县平均海拔4200米,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左右,气温最低时仅有零下18摄氏度左右,纯粹靠天生地养的牦牛,到了冬天就会大量减重。很多牧民养殖的牦牛,成活率仅有60%左右。
6月29日,记者驱车前往位于林周县松盘乡的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绵延的群山下,成群的黑牦牛散布在绿色的草地上。
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是西藏首个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农牧示范园区,由江苏省投资建设而成。经过几年探索,这里已经构建起草、牛、肉、奶一体化产业链,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民众就业增收。仅2022年一年就育肥出栏牦牛400头,收入近400万元。
“从运营到现在,累计带动周边农牧民接近120人就业,也通过品种的推广,缩短农牧民牦牛养殖周期,提高回报率。通过这两种模式,一方面直接带动就业,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带动百姓增收。”林周县净土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汝弘告诉记者,苏州援藏工作组移植运营经验,让牦牛产量、品质、效益均得到提升,进而成功带动县内农牧民转变养殖方式。
着眼于助力当地打造特色产业,2022年6月,江苏援藏干部还在林周县筹建了牦牛产业研发和服务中心,用于牦牛制品的精细化生产、加工和销售。
苏州热情授之以渔,智力援藏还关注到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在林周,越来越多特色产业园集聚成型,与之配套的林周县综合检测中心将于11月竣工。“综合检测中心是西藏首个国有综合能力检测体,将有效助力林周特色农副产品申报‘两品一标’,提高产业附加值。”林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援藏干部李旭介绍,该检测中心集农产品、食品、环境、动物卫生检测于一体,还能为林周乃至西藏培养一批检验人才。苏州林周综合检测能力体系建设培训班在苏州完成相关培训后,学员们还将到苏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环境检测中心、食品检测中心等专业检测机构跟岗实习,以苏州标准完善林周检测,形成现代服务支持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组团式”帮扶推进“苏林一家亲”,落实就业优先的原则
在林周县村民团旦家中,夫妻两人正和邻居喝茶聊天。就在今年4月,他们的小儿子达瓦扎西在当地人社局的组织下,前往苏州求职。
团旦说,儿子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并且这次出远门有小伙伴一起,家里也会放心很多。
达瓦扎西今年26岁,目前在苏州高新区固锐德医疗器械公司上班。两个多月的苏州生活,小伙儿过得十分充实。
“我在厦门医学院学的康复治疗技术,主要是想去外面闯一下。苏州这边安排了住宿、吃饭等,感觉都挺好的,他们请的那些老师也教得很专业,都是相应专业过来给我们培训的。”达瓦扎西说。
今年4月26日,“苏林一家亲”林周县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苏州超越人力资源市场顺利进行,和达瓦扎西一起参加招聘会的26名林周籍的高校毕业生,全部达成就业意向。组织高校毕业生“组团式”区外就业,是林周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苏州从产业帮扶到智力援藏,人才交流、技术学习,让苏州林周一家亲,更好造福当地百姓。林周县人社局局长段小红表示,和苏州市签订高校毕业生对口援助协议,也是落实就业优先的原则,“组团式”就业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一起工作、互相帮助,希望通过人社就业模式,让孩子们能够走出去,加强民族交流、交融、交往。
援藏精神开启新时代“双向奔赴”新篇章
7月25日,新时代援藏精神专家研讨会在苏州举行,苏州援藏30周年宣传纪录片同步开机。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根据中央和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苏州市自1995年起派出干部援藏。自此,苏州与林周携手共进,助力林周于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2021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前,苏州已经派出10批干部援藏,医疗、电力等系统也派出人才至林周开展援助工作。至2022年,苏州先后投入援藏资金超15.15亿元、实施援藏项目140余个,涵盖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基层党建、维护稳定等各个领域。
“接过前一批干部的接力棒,第10批援藏工作组正全力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林周县文旅局副局长、援藏干部邵伟介绍,“林周”藏语含义为“天然形成的沃土”,旅游资源丰富。但这些旅游胜地,却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不为广大游客所知晓。如何唤醒“沉睡”的文旅资源?历届苏州援藏干部走访文保点位、非遗作坊,踏勘文旅路线,逐步完善林周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
苏州援藏干部、人才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立足林周贡献力量,将苏州经验与林周发展实际相结合,为当地制定合理发展规划,量身定制特色产业。林周县第一条柏油马路、第一个完整的规划、第一次土地拍卖……在两地干部群众的努力下,一个个“第一”从文件变成现实。至2022年,林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5563.71万元增长到19.96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62元增长到21206元。28年来,苏州援藏工作组积极推动各项援藏工作顺利开展,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前赴后继,奉献在雪域高原,与林周一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进。(苏报记者 张帅 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