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王可)“桃花坞木刻年画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给人一种对比强烈、欢乐明快的视觉感受。”这两天,在姑苏区三元一村,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大学生陆珲龄化身指导老师,为台下的小听众讲解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沿革,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陆珲龄与三位搭档利用假期深入桃花坞片区走访调研,探寻古城文化,化身宣传员,为弘扬吴文化贡献青春力量。陆珲龄与另外三位同学均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路一心”团队。这个暑假,在辅导员葛逸君带领下,他们以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为实践课题,收集、整理片区范围内的文物建筑、古桥、古井等历史资源,并通过现场调查,熟悉各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全面了解当前片区保护更新面临的问题挑战,还利用抖音等社交平台进行推广传播,以实际行动关心家乡发展、推动文化传承,为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这些宝贵资源贡献青春力量。“推进历史文化保护更新,传承非遗文化,让江南文化散发光芒、增强活力,是每个热爱江南、热爱江南文化的人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陆珲龄说。

“彩绘泥塑与苏州有一定的渊源。世人称紫金庵泥塑彩绘罗汉为‘天下罗汉二堂半’之一堂,是我国雕塑美术史上的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推广非遗文化,“艺路一心”团队还来到金阊街道三元一村社区,在社区暑托班里化身指导老师,带领孩子们体验桃花坞木刻年画、彩绘泥塑等,让他们感受璀璨的非遗文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