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举行

新能源擦亮重庆制造新名片


【资料图】

作为“制造重镇”,汽车产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处于西部领先水平。

今年,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如约而至,本届智博会以“智汇八方,博采众长”为主题,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数字中国等主题,探寻车联网的更多可能。

 

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全市汽车产量209.2万辆,同比增长4.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36.5万辆,同比增长140%;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4514.6亿元,同比增长10.6%。

新能源汽车支撑行业增长

汽车制造业产值持续增长,对重庆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1.4%。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支撑整个行业拔节生长。

走进赛力斯汽车两江智慧工厂,在数万平方米的车间里,只见机械臂来回挥舞,一块块汽车部件模块正从车间生产出来,不到60名工人操作机器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装配。

可以自主转向、变道的公交小巴,拥有规划路线和避障功能的无人清扫车,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的无人售货车……近日,重庆首批7款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示范段平稳试跑。

随着近年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重庆加快引导汽车产业向智能化、新能源化方向转型。在渝北区,年产28万辆纯电动整车的长安新能源工厂即将建成,规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产值超过130亿元;南岸区现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43家,汽车软件企业8家,规上汽车配套企业2022年实现产值106.2亿元;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集聚4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全产业链生态圈已经初步建成。

据介绍,2023年以来,重庆全市新能源汽车对全市汽车产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5%。

关键配套能力持续增强

“我们公司的产品主要为新能源汽车配套,客户均是国内一、二线新能源整车制造商。”重庆龙润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杰告诉记者,该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转向器总成及转向器核心零部件生产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电动转向控制领域取得了200多件专利授权,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更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广泛配套于国内主流新能源车型。

龙润转向的发展壮大,是重庆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目前,重庆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已有比亚迪、赣锋、吉利等动力电池企业,金康、青山等电机企业,南方天合等电制动企业,龙润、耐世特等电转向企业,超力、重庆三电等电空调企业,博世、明天等氢动力系统企业。智能网联领域先后引进延锋国际智能座舱、亮道智能毫米波雷达、长线科技汽车芯片、辰致线控底盘等重点项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主配套能力,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初步成型。

强劲的市场汇聚起越来越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在北碚区,睿蓝汽车进入重庆汽车产业不久,但是背靠强大的汽车产业链,如今已成为换电领域的“专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关键配套。

完善配套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更有韧劲。不久前,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布局江津区,总投资72亿元的极速充电电池重庆基地项目正式落地江津区珞璜临港产业城。巨湾技研自研的极速电池最大充电效率能达到普通电池的6倍以上,给消费者带来“充电像加油一样快”的新体验。

今年4月,重庆市印发的《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渝西地区重点发展电驱、智能座舱、底盘等12个总成,电芯、高精度地图、智能车灯等56种部件。届时,渝西地区将成为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意法功率芯片、大洋电机、承泰毫米波雷达、兴恒电池用铝箔、禾赛软件……随着一大批配套项目落地,今年上半年,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达到224个,同比增长153.5%;赣锋新型锂电池、长安线控底盘、青山电驱系统、文灿轻量化一体车身等项目建设按时序推进,带动全市汽车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3.2%。

先行先试工作成效显著

汽车和路网如何做到协同?车联网的背后,有哪些新科技?

“飞力达—旭硕科技”自动驾驶示范路线,位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由重庆电信、重庆邮电大学、庆铃汽车和飞力达公司共同研发而成,能基于厘米级高精地图,通过人工智能控制算法完成园区内部复杂环境下的物流任务。

现在,飞力达公司与旭硕科技之间基本上实现“仓储、运输、交付”全流程智能化、无人化、一体化,降低该环节直接人工成本25%,优化出货效率15%,降低故障率20%。

如今,在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已经改造车路协同道路双向累计超过730公里,着力构建基于“车路协同”的六大类应用场景和30余种功能场景。

让聪明车驶向智慧路,在永川区,从始发点到目的地,一路上,方向盘自主转动,车辆不仅能自动识别红绿灯,对障碍物进行避让,车速也很平稳。永川区获批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建成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和示范运营基地,目前,实现全域1576平方公里、1385公里双向道路测试和示范运营,占全市开放测试路网总量的75%。

先行先试工作效果显著,在重庆多点开花。渝北区成功创建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力争到2025年,将特色产业园打造成为汽车软硬件产业基地;在重庆高新区,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拥有虚拟仿真测试系统等检测设备近百台(套),管理的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达1500公里。

目前,在重庆,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已经通过建设智慧的路、构建强大的云、打通信息的网、提供精准的图、行驶聪明的车,全面实现了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智能网联规模化示范应用。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扩大的同时,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近年来,重庆加快充换电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充换电、加氢综合能源站与新零售业态融合共建,推动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平台融合和数据互通,形成广泛互联、开放共享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体系。

在渝北区,“边角地”变身“渝快电”综合服务站,市民可一站式体验充电服务;南川区建成投用公共充电桩267台,到2025年规划建成公共充电桩1481台;在两江新区世茂茂悦府三期小区,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结合该小区车位分布、供配电设施建设等情况,实现报装“免查勘”,申请即装表即通电,真正实现“车到电通”。

出租车缓缓驶入换电室,抬升、卸电、换电、最后稳稳落地,只需短短2分钟,全程自动,一辆新能源汽车便完成了全套换电服务……最近,巫山县首家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正式投入使用,全县111辆新能源出租车从此告别繁冗的充电过程,跨入“换电时代”。

为更好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重庆市中心城区充换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发布,将在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快充站1340座,新增自用充电桩29.8万个。

目前,全市充电桩保有量超过15万个,基本实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全市覆盖;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率达83%。重庆积极创建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成加氢站6座,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266辆,成渝氢走廊运行规模不断提升。建成换电站110座,累计推广换电车型1.9万辆,在全国8个综合类换电模式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中排第二名。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姜 峰 常碧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