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笔谈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子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特色和优势,持之以恒探索实践“电子信息+精准扶贫”模式,书写了扶贫精彩答卷,为助力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

“电子信息+基础教育”,助力乡村教育强基固本。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在贵州省岑巩县探索实践“电子信息+基础教育”,大力推进“四大计划”,着力打造“黔东南基础教育高地”:一是教育培训“千人计划”,面向岑巩县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3000余人次;二是科技赋能“跃升计划”,建设覆盖县域30所中小学校的“空中课堂”,同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是教育发展“均衡计划”,搭建了“两地三端”远程教育系统,岑巩中学可以“实时连线”电子科大及其附属中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四是教育帮扶“聚力计划”,推动电子科大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和岑巩县23个中小学建立学科联盟、与7个中小学建立校际管理联盟。2020年,岑巩县教育事业指标位居黔东南州首位,“电子信息+教育”入选2019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和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学校将进一步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教育变革中的“助推器”作用,引领受帮扶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努力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的良性循环。

“电子信息+农业产业”,推动乡村经济智慧升级。“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学校结合受帮扶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难点痛点,实施“五大计划”,大力发展“智慧大农业”:一是“数据连接计划”,研发“数字资源分析大数据平台”促进农业发展科学规划、国土资源精细利用;二是农畜产品“精益生产计划”,“智慧养猪”项目实现年出栏生猪一万头,带动500余户农民增收;三是科技兴农“绿水青山计划”,研发“水稻农情监测系统”实现了水稻长势精准监测、药肥精准施用;四是产业链条“上下贯通计划”,牵头推进高校“消费帮扶联盟”和“e帮扶”平台建设,推动“产储销”一体化;五是科技教育“培干储才计划”,培训现代农技人才,培养了“全国劳动模范”等一批致富带头人。“智慧大农业”入选202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消费帮扶工作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消费帮扶优秀典型案例。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学校将进一步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升级中的“倍增器”作用,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电子信息+智慧城乡”,赋能乡村治理提质增效。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学校联合岑巩县制定了《智慧岑巩总体规划》,努力打造“欠发达地区智慧城乡建设示范县”,涵盖7个重点领域的数字应用。学校先后投入资金实施24个信息化项目,帮助开发一批高质量软件,协助改善一批基础性硬件,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例如,聚焦“智慧党建”,打造“岑巩智慧党建系统”,实现党员全覆盖、贯通全过程、数据全维度,有力增强了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电子信息+精准扶贫”入选201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和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学校将进一步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放大器”作用,整体带动和提升受帮扶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电子信息+育才引才”,强化乡村人才智力支撑。数字城乡建设落脚在干,关键在人。学校坚持人才为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实施“智领岑巩”计划:一是建立专家智库,组织一流专家组建“同心专家智囊团”,成立数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瞄准“三农”领域核心关键问题深入研究;二是打造培训品牌,助力岑巩县持续做响“思州大讲堂”品牌,围绕乡村振兴、信息通信、大数据等内容开展专题讲座培训;三是个性定制培训内容,通过“师资走出去”和“学员请进来”结合,培训基层干部和行业技术人才10000余人次;四是大力引才引智,面向毕业生到岑巩就业开展宣讲,充实岑巩县的人力资源储备。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学校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转换器”作用,为乡村振兴打造素质高、能力强、敢担当、善作为的“生力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学校将努力加快推动新技术、新场景在乡村振兴一线落地应用,切实推动广大师生校友参与乡村振兴,自觉地把乡村振兴作为建功立业的大舞台、“思政育人”的大课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15日第3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