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救护车开进深圳大学医学部,李孝红成为深圳大学第611位“无语体师”。由于女儿睿睿本科毕业于深圳大学医学部,李孝红临终前的愿望,便是将遗体捐给睿睿学医的学校,作为生命最后的礼物,激励女儿在医学道路上继续前进,为女儿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学习资源。
李孝红生前是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一名公职人员,她的爱人是退役军人,唯一的女儿在2014年考入深圳大学医学部就读本科。李孝红对捐献自己的遗体给医疗事业愿望强烈。2019年10月,在没发现生病的时候,她瞒着丈夫与女儿,悄悄地登录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登记成为中国第697356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20年,李孝红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与病魔顽强抗争了一年多后,2022年4月底,继续治疗无望,李孝红要求出院回家。回家后,她经常向父女两人展示自己的器官捐献登记卡,希望他们一定要完成自己最后的心愿。李孝红在遗嘱中对丈夫和女儿写道:“我希望能在我死后,将遗体捐献给深圳大学,希望能得到你们的理解与支持,也请你们尊重我的选择和决定。”
(资料图片)
睿睿说,她跟妈妈关系非常好,“有时像朋友的关系,无话不说。”“在深圳上学时,妈妈会抽空到深圳看我,她很喜欢深圳这个城市。”睿睿会跟李孝红分享自己学习的故事,谈到解剖教学用遗体对现代医学的重要性。学生尊称这些遗体为“无语体师”,寓意“不会说话的身体老师”。
“妈妈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又善良的人,她决定做的事情就会去做。”睿睿说道。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家人最后决定尊重李孝红的要求。
5月20日,被确诊为胃癌晚期的李孝红身体状况已经很差。睿睿强忍悲痛,拨打了深圳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高敏的电话。“我们知道贵州到深圳路途很远,但我妈妈意愿强烈,我和爸爸想帮妈妈完成最后的心愿,请您帮帮我。”
高敏说:“我不能辜负亲属对我的信任,作为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要让她看到我在全力以赴。”她一边跟睿睿沟通遗体捐献需要准备的事宜,一边与深圳大学医学部多次协调,终于克服重重困难,确定能够接收李孝红的遗体。
5月21日凌晨,李孝红在爱人和女儿的陪伴中安详地告别了这个世界。5月22日早上10点,1300公里外的深圳,高敏、深圳大学医学部“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教师邓良杰及骆锦辉一行驾驶救护车,疾驰上高速公路。5月23日凌晨4点,历时19个小时,他们终于赶到了六盘水市。
遵照李孝红的生前嘱托,不举办任何追悼缅怀仪式。“妻子交代,怕遗体坏了,要完全冻起来,完整保存送到深圳大学。”李孝红的丈夫盛向阳说,“她的这个决定我心里难以接受。但反复思想斗争,我想既然我爱她,那我就要尊重她,帮她实现她的遗愿,这是我能为她做到的最后一件事了。”5月24日,救护车开进深圳大学医学部。
“这是妈妈平凡人生的不平凡决定。”泪别母亲,睿睿已到山东继续自己的研究生学业,“我读的是ICU重症,跟妈妈一样,我也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
“大学是遗体捐献的受益者。正是这些具有高尚品格,大爱奉献的‘无语体师’,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疾病研究积累更多信息。”深圳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赵振富说,“师生对李孝红女士致以崇高敬意和感恩之情。”
据悉,深圳大学医学部自2009年成立“遗体器官捐献中心”(2022年更名“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遗体器官捐献的宣传、教育等工作,积极作为,主动成为社会、政府、捐献人之间的联系纽带,先后建成感恩接待室、“无语体师”缅怀大厅,为捐献家属的接待、安抚提供了场所保障。每年,医学部积极组织医学生参加海葬、光明树缅怀等遗体捐献有关的活动,对遗体捐献者及其家属表达由衷的尊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 通讯员 李世卓 陈宋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