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且用心药医”“自信为旗,信任为金”……这些是记者日前在湖南省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听到的一个个德育小妙招。依靠这些小妙招,老师们讲了20余个后进生转化的故事。
农村中职德育,一直是一个难题。近年来,桃源职专积极突破德育难点,探索新形势下农村中职德育模式与路径,学生违纪率连年低于1%,人才培养成效突出,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以心理健康为本,让行动从心动开始
桃源职专学生构成较为复杂,留守学生、单亲学生、贫困生、学困生占比较高,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较多,成为学校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2021年,该校对3个年级5213名学生摸底,其中心理问题预警人数达到260余人,占5%。
(资料图)
“教人先教心。对于学校来说,打开学生的‘心门’,既是学校德育的难点,又是真正实施有效教育的关键。”校长杨亚说,这些年来,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逐年增多,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
为此,桃源职专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先后引进了9名专职心理教师,确保每周开好两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投入上百万元建设了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室,常规性地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普查、心理讲座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020年秋季学期,该校进一步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启动“护苗行动”,实施全员育人,全校4761名“护苗”对象,均一一分配到每位老师,负责包教保学、呵护成长。
该校电子维修专业137班有37名学生,其中7名学生家庭经济困难,12个来自单亲家庭,还有1个孤儿。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班级,两年来,班主任袁涌峻和护苗老师们用心用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辅导,孩子们悄然发生变化。“了解,理解,接纳,自信,改变,这是护苗行动成功的秘诀。”袁涌峻说。
今年,该校摸底显示,心理问题预警人数在3.6%左右,相比去年有明显减少,心理健康情况整体良好。
以行为规范为基,养成教育可操作化
走进桃源职专的“德育银行”,仿佛走入了一家真正的银行:有“银行标识”,有工作人员,有柜台,有“ATM机”。
桃源职专于2014年创建“德育银行”,专注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价管理系统,对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考勤、纪律、两操、宿管、奖励、卫生、活动等情况进行赋分管理,并作为激励和纠错的重要依据。学校分年级、分专业把得分最高的学生评为“德育之星”,每学期评选一次,全校表彰。
关于德育银行的赋分,该校最初有个“正三负四”的规定,即每个老师每月至少记三次加分、四次扣分。本意是想给老师们一个最基本的遵循,避免“报喜不报忧”。现在,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分远多于扣分。
近年来,该校又充分利用“德育银行”平台大数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让德育更加精准化。2021年3月,该校学生违规使用手机52人,违规使用手机一项占总违纪事件的26%,比2020年12月违纪率增长5.9‰。这说明学生经过一个寒假,手机瘾增加。于是,暑假以后,学校加强了学生手机管理和教育,2021年9月学生违规使用手机26起,违纪率4.3‰,违纪率下降。
数据显示,学校违纪人数逐年下降,2017年违纪人数176人,占当时在校生人数的4.18%,而2020年这一比例已低于1%,2022年上半年违纪率只有0.65%。
以职业素养为要,人才培养“双轮驱动”
洗茶、冲泡、封壶、分杯、分壶、奉茶……今年4月,在桃源县举办的“首届世界茶节暨4·20全民品茶周”上,一个“桃源红茶妹妹”迅速走红。她不仅茶道手法非常专业,而且笑容甜美,职业素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正是桃源职专的毕业生刘莹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习惯也是看家本领,对他们未来打开人生成长空间同样重要。”副校长钟敏为说,职业技能后天还可学习,习惯养成则难改变。
早在10年前,桃源职专就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企业负责人纷纷告诉他们,企业更需要职业习惯好、职业素养高的员工。也由此,他们把职业素养培养纳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
钟敏为介绍,学校把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培养高度融合,引进了企业的“8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管理模式,融入企业标准、文化、流程,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制度、规范、标准,也是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
最近,桃源职专智能制造专业群主任文铁兵前往浙江宁波一家公司进行回访,该公司人事部负责人对23位学生的岗位实习表现均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阳锡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