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圆
记者:牟老师,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三大门类,您主要以哪个门类为创作方向?有没有主要的题材或符号?
牟敦华:我的绘画早期是以学院里学习的课题为基础,西画,中国画都有涉足。西画主要是风景和人物,写生为主。中国画则是以人物、山水、花鸟为主。后来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创作条件也伴随有一定的制约,对自己的研习创作方向也就不自觉地有了重点选择,便以中国画为主,题材逐渐偏重山水画,表现形式以写意为主。
中国画中的山水画,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感染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对山水画创作越来越执着,也越来越偏爱。对历代的山水画名作更是百读不厌。这份执着,也诱导着我做出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中国画重视传统,在创作的过程中,如何表现新时代,是我不断探索的课题。2011年,我参与了市政协组织的百米画卷《日照陆桥万里图》的创作,创作中对不同地域的描绘,不同景物的表现,不同技法的运用,都有着新的体验和感悟。其中对长卷开端日照部分的景物描绘,有着更深刻的感受,对描绘家乡日照产生了新的浓厚的兴趣。
名山大川是当代每一个画家都喜欢画的内容,我也不例外。但对日照本土的描绘是我这几年的首选。2012年创作的《水上运动之都一一日照》,便是全景式描绘日照海滨和城市一角,该作品入选“齐鲁颂”三个一百美术创作工程。家乡的山山水水有着独特的魅力,日照的山川海域皆能入画。家山胜它山,处处是画卷,为家山写照,是我这些年的主要创作方向。
记者:记得您于2019年画了一批民宿写生系列作品,这个系列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呢?对您的艺术有何影响?
牟敦华:2019年,中国(日照)精品民俗发展研讨会在日照召开。日照市美术馆组织有关画家到部分民俗村采风写生,创作作品在省现场会展示。采风的时间很短,没有时间进行现场写生,只能运用古人的目识心记法,结合手机拍照整合素材。采风后,根据分工和要求,创作了几幅作品,有五莲的窦家台子、香集居、李崮寨,东港区的后山旺村、凤凰措等。这几幅作品,虽然基于对现实景物的描绘,但不同于西画的焦点取景,也有别于传统山水画的营造,既重视对现场实景的感受,也强调对物象理性分解,既要表现现实景物,也要运用好笔墨语言,要使画面趋于生动完整,具有中国画特有的美感,也使其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
在庆祝日照市建市30周年之际,我再画日照民俗旅游,以八尺对开竖屏的篇幅,分别以春夏秋冬表现四个景点。一个题材多次表现,不是重复,而是再创作,另有收获。
绘画写生几乎是每一个画者的必由之路。中国画注重传统,重视临摹,但写生必不可少。董其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石涛旳“搜尽奇峰打草稿"反映了古人的理念和写生观。
记者:山水画的写生与花鸟画的写生有无异同?如何才能处理好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牟敦华:当代中国画中山水、人物、花鸟三大题材都注重写生,但目的和要求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花鸟画写生,着眼于“近”,注重研究物象的结构组合和细微变化。山水画的写生更重视对大自然的感受,从观宏观入手,既有对大景大物的描绘,也有对一石一树的描绘。
我在写生时极力回避西画的焦点透视法,尽量运用古人的面面移面面观和目识心记法,有时只画速写,有时观场构图并标记重点,相机手机拍照也必不可少,力争对物象有全方位的理解和记录,这为创作积累素材非常有效。如果是对景创作,就要立意在先,大胆取舍,重视笔墨变化和画面效果,对景创作,画面会不完美但生动鲜活。从传统中来,到生活中去,师古人也要师造化。通过写生感悟生活,陶冶情操,是提升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从写生到创作,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前者是积累,后者是成熟的果实。写生可以为创作提供素材,创作是有目的的表现主题。创作要立意在先,明确要表达的意境和主题,创作中,既可以用好写生素材,更要考虑画面的形式和技法,使内容和形式力求统一,创作是画家综合素养的体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