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里川

中秋临近,部分社交平台、电商平台上出现印有“Dior”“GUCCI”“LouisVuitton”等奢侈品牌字样的月饼礼盒,吸引不少消费者关注询价。然而据新京报记者调查,这些所谓大牌月饼礼盒并非专柜正品,而是涉嫌傍名牌的“三无产品”。

月饼“插葱装象”,早已有之。多年前,媒体就披露过,有的标记着著名酒店的月饼,居然出自小作坊。现在看来,所谓的“迪奥”“古驰”月饼,也有异曲同工之效。既蹭了大牌,又卖上高价,最终把消费者当冤大头。

问题是,相关月饼厂商并不承认这一点。有卖家表示,这些带有“Dior”字样的月饼礼盒多为其自行组装搭配,相当于“买小熊送月饼”,整个礼盒仅有潮玩小熊拿到了“正品”授权。但据新京报记者查询,潮玩小熊授权书上显示的授权方“高德乐(法国)商业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2件“Dior”商标,应用范围为地毯、潮玩,并不涉及食品类,且相关商标处于“撤销/无效宣告申请审查中”状态。此外,该公司还作为被告,与法国奢侈品牌克里斯汀·迪奥中国运营主体发生多起诉讼纠纷,被原告要求停止使用与“Dior”相同或相近的标识。没有资质,还被起诉,这就足以证明,所谓的“迪奥”月饼根本经不起拷问。

问题在于,商家往往以调子一致的托词、借口,来为所谓的“迪奥”月饼“洗白”“背书”,例如强调“反正这个产品是合格的,包括月饼也是合格的。是正品,也是迪奥,就不是专柜货,每年会做出来一些送VIP。”听听这话,在狡辩之间,还“内涵”了一下“非VIP”。也有商家直接告知所谓“GUCCI”月饼就是仿品,古驰中国客服咨询热线工作人员也表示,古驰是奢侈品牌,没有销售月饼,也没有跟其他人合作销售月饼。

既然是仿品或假货,为何还有市场?一方面,由于商家故意误导,以逼真的宣传图片、设计包装让消费者误以为是正品,或与相关品牌有特定关系,从而刺激消费者为“高级感”埋单。事实上,这些产品的主要销售群体是企业采购和一些喜欢在社交媒体晒图的年轻人。当不少人买这样的月饼纯属为了“玩味”时,真真假假也就居其次了;另一方面,比之奢侈品品牌本身的价格,这类“奢侈品”月饼的价格毕竟是“亲民”的,无形中增加了销量。

虽说一个愿买、一个愿卖,看上去挺默契的,但是,这种问题月饼的存在,绝不能算是一个正常的景致。此类月饼不仅冲击了市场秩序,影响了正牌月饼的销售,更对知识产权形成挑衅。何况,源头不明的生产流通环节,也可能存在种种漏洞,令人为这些月饼的食品安全性捏一把汗。

中国月饼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其间也显示出创新的魅力。但蹭着奢侈品的名头和热度,大玩“越轨”游戏,和创新毫无关系。说到底,制造和销售这类月饼,是对月饼文化的糟践,是对消费者的忽悠甚至欺诈。这是不可接受的。

对消费者而言,擦亮眼睛,远离问题月饼,远离三无产品,很有必要。消费者摆正心态,看清此类月饼傍名牌、搞话术的实质,放弃购买,拒绝为个体的虚荣心、攀比心买单,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个前提下,一旦买到假名牌月饼,消费者应该积极维权。

但是,和傍名牌月饼厂商博弈,不只是消费者的事。被侵权的品牌,也当有维权到底、绝不宽宥的决心。更重要的是,面对傍名牌月饼肆无忌惮售卖的事实,监管部门当主动出击,坚决遏制月饼制假售假势头,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

(作者是资深媒体评论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