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供应链还处于发展中期,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运作水平仍待发展,食品供应链的一大发展趋势就是数字化。12月8日,由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音译中文简称:西雅展)举办的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之食品供应链大会透露食品供应链发展新思路。

供应链模式发生质变

“如果看行业格局的话,地方龙头企业基本上已经站稳脚跟,他们在核心品类上多少都有一定程度的领先,品类优势基本形成,所以竞争也进入中场阶段。”张天笠表示,国内食品供应链目前有不同的区域龙头,但是还没有真正的全国龙头,因此最近几年的战略选择至关重要,决定一个企业的终局。

在怡亚通(集团)上海公司营运总经理宋秉看来,中国供应链存在两个大的发展时期,一个是2008年以前以生产型供应链为主的时期,一个是2009年开始到今天的流通消费型供应链时期。“2008年以前是以生产型企业作为导向的供应链周期,品牌在生产,产品包装、设计,甚至营销策略等都是以品牌优势或者品牌想法作为主导,再去引导整个供应链走向。但从2009年到今天,整个供应链发展发生了一个质的改变,不仅是品牌,哪怕产品的设计、包装、广告语言,都会以消费者为主导。”宋秉表示。

宋秉表示,中国有巨大的消费者人群,但是地域差异很大,口味丰富度也很高,消费者需求是百花齐放的。而各个区域内又有大量的食品加工企业,食饮行业相当发达。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简单地套用国外大零售、大流通的办法来发展中国的食品供应链。虽然我们在发展阶段上还没有到美国的那种程度,但是中国食品供应链的长处在于有更先进的数字化体系,供应链生态体系也更开放、合作。

基础壁垒已形成

尽管数字化转型已经在供应链领域提了很多年,但是在本次大会上,各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仍不约而同地将“数智化”视为当下供应链发展决胜的关键。

雀巢大中华大区供应链及采购高级副总裁董明表示,全球通胀影响和供应风险正在加速,建设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智化供应链,可有助于持续优化服务体验。

顺丰科技技术集团数字化业务规划专家王辉也指出,智慧数据应用可助力食品企业构建品牌竞争力,仓网规划和优化是提升供应链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深刻影响着企业竞争力与服务水平。

事实上,我国食品供应链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打下了一定数字化基础。不过,业内人士看来,在数字化的深度,也即进一步的“数智化”层面,要进一步将数字化从业务支持转向业务优化、业务指导,这样才会显现出更多价值。

张天笠举例,“比如在物流方面,实际上大家现在基本上都可以做到配送路径优化,但是在进一步的自动化储运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包装标准化这一课还没有补上,这一点和数字化也是紧密相关的。”而在商流方面,张天笠认为,商流数智化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阶段,还不能从卖货、补货的基础上完全做到,实际上是可以做到卖货补货实时优化的。

提升数据价值

食品供应链对于食饮产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毋庸置疑。在食品供应链大会上,也有不少企业代表通过具体案例来分享了当供应链效率优化提升时,对企业和行业所带来的正面收益。

顺丰科技技术集团数字化业务规划专家王辉表示,在实际工作中,顺丰发现,当下很多仓储都已经装上信息化系统,但是信息化系统提供的数据在决策当中并没有发挥价值,只是当做历史的资料库。另外,仓网覆盖的关系流向也比较混乱,导致了物流服务时效比较低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快销、零售和乳制品中经常会遇到。顺丰利用算法和数字化分析,重新进行仓库和物流服务之间的方案规划,并且建立备选仓供应链仿真模拟模型,最终大大提升了履约水平和企业利润。

王辉表示,“要善用企业所拥有的数据,数据量大并不能代表数据有效。数字化要真正把数据用起来,帮助我们做出更有价值的决策。”

张天笠也指出,供应链竞争在从中局到终局的演变过程中,有几个要素非常重要。首先是强大的区域供应链,在区域内有足够的体量去追求极致的效率,而效率是供应链的基础。第二是商人的触类旁通,供应链发展必须在某个品类领先形成基本盘,才能去相邻品类扩张。第三是当数字化走到今天的时候,不仅仅需要智能化,更需要商业价值。数据的智能化实际上会大大有益于上下游,但是上下游自己又不能完全看懂数据,这方面的发掘空间也是未来可以期待的。

据了解,第三届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由“SIAL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音译中文简称:西雅展)举办,涵盖预制菜、进口食品、国际饮品、食品投融资等11场专场论坛,共计邀请了近20个国家与地区的100+食饮嘉宾在线演讲,打造了一场联动全球食品产业链的思想盛宴。

推荐内容